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许小年:陆克文和凯恩斯错在哪里?

http://www.CRNTT.com   2009-03-17 09:28:15  


 
  金融救援要坚持原则,因为任何救助都会带来棘手的“道德风险”问题,即市场参与者因有政府兜底而放松风险控制,采取更加激进的投资策略。金融的系统风险归根结底在于市场参与者识别与控制风险的能力,而不是陆克文先生所指责的自由交易和复杂的金融创新;风险归根结底是“道德风险”,而不是产品风险。如果投资者自已丧失了控制风险的激励,简单的产品也可能大幅增加系统风险。郁金香很容易理解吧?一样造成泡沫。房屋是再普通不过的商品了,看得见,摸得着,价值的计算也不需要复杂的数学公式,可房地产市场上依然是泡沫不断。 

  陆克文总理只谈救援,不谈重组,在资产-负债失衡未得到纠正的情况下,经济复苏的希望在哪里?陆先生又捧出了他的神奇政府。 

凯恩斯主义的神话 

  陆克文总理自视为罗斯福总统和凯恩斯的传人,要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创造需求,将经济拉出衰退。可以预见的是,今天的财政刺激如同历史上的罗斯福“新政”,除了为凯恩斯主义的失败增添新的案例,为社会民主主义者拉到选票,不会再有其他的效果。 

  从1933年开始实施的罗斯福 “新政”并未结束“大萧条”,“新政”下的财政开支虽然大幅增加,但没有显示出扭转乾坤的刺激作用。请看以下数据与事实:美国的真实GDP直到1939年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失业率则在1931年跃升到16.3%后,一直保持在两位数的高位,迟至1940年方从一年前的17.2%降到14.6%。在大战正酣的1941年,失业率总算降到了一位数——9.9%。结束“大萧条”的不是罗斯福“新政”,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超高的军事开支。将经济的恢复和希特勒的战争联系在一起是令人尴尬的,功劳于是就被记到了罗斯福头上。

  如果 “大萧条”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再看凯恩斯主义在日本的实践。日本经济于1980年代末进入衰退,政府也祭出了凯恩斯主义,执行了多达13个财政刺激计划。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财政赤字对GDP的比率每年都超过了5%,其中有七八年超过了10%,但日本经济仍不见起色,GDP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左右,并多次出现负增长。当前的金融海啸来袭时,尽管日本不是重灾区,经济却第一个倒下,2008年4季度,GDP同比萎缩了12.7%!由于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日本的国债从1990年占GDP的60%增加到现在的160%以上,政府已无力再举债。除了自民党在首相走马灯式的更换中勉强保住了政权,凯恩斯主义留下的只是停滞的经济、残破不堪的财政,以及更加暗淡和遥远的复苏前景。 

  从逻辑上讲,凯恩斯主义的失败乃题中应有之义。从1930年代的“大萧条”、日本1980年代末的泡沫破灭、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到今天的全球经济危机,所有这些大动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崩盘之前的异常繁荣,而且十有八九都是信贷支持的繁荣。如同吃了激素的儿童,可以透支营养和体力,在一段时间里加速成长。但信贷激发的景气无法持续,一旦信贷中断,灾难立即降临。衰退是对畸形繁荣的偿还,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正是基于这一信念,奥地利学派的米塞斯和哈耶克预见到了“大萧条”,虽然他们没有也不可能准确预测灾难发生的时点。为了缓解停用激素带来的痛苦,凯恩斯主义建议恢复激素的供应,这就是它的逻辑,这就是它必定失败的根本原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