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 
上海户籍改革:仅试行三年给人想像空间

http://www.CRNTT.com   2009-03-08 07:15:40  


 
  我很幸运来到了我现在就职的这家媒体,不到一个月就拿到了上海户口。对于我而言,这意味着我从此可以在上海安心工作、生活,可以享受到上海优越的社会保障与城市资源。

  父亲在我拿到上海户口的那一刻意味深长:你是上海人了。

  “是新上海人。”我纠正。

  因为有了上海户口,我开始放心大胆地计划我的人生,首先便是攒钱买房,在姨父与姑父的帮助下,我在2006年年底买了一套70平方米的二手房。买这套房,充分体现了户口的重要性——因为有了上海户口,我贷到了公积金住房贷款与优惠的商业住房贷款,而选房时,我考虑了周边有知名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我当时的想法是把户口从集体户口迁到这里,以后孩子可以从生下来就享受很好的社会资源。

  然而,幷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在毕业后就取得上海户口,我的一些外地同学只能留在上海边打工边等待机会。

  2004年,也就是我拿到上海户口第二年,上海的户籍政策开始收紧。这个背景是,2002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居住证制度,分为三类:人才类、普通从业者类、投亲类。2004年,按照进一步控制上海的人口流入,实行外来人口有序管理的原则,在2002年实施引进人才居住证的基础上,在各类来沪人员中按不同条件分为引进人才、经商务工和投靠就读等三类上海市居住证系列。

  其中引进人才居住证俗称人才类《上海市居住证》。具体做法是,由市人口办每年给公安、人事、劳动、教育等部门核定进户籍的指标,该指标通过“总量控制、部门上报、人口办协调”来确定,一旦核定,各个部门都将作为年度计划严格执行。

  引进人才以加入户籍为主,逐渐转为以领居住证为主。这一年起,进沪就业的非上海生源应届高校生也纳入了申领居住证的使用范围。实际上这等于给非上海生源应届高校生申请户籍提高了门槛,此前,上海已经开始实行打分制,上海当时每年高校毕业生10万人左右,其中3万至4万来自外省市,通过打分,每年大约有2万名在上海落户。

  2004年开始,按照大家直观的感觉就是打分制越来越严了,通常的说法是“本科生已经很难进上海户口,甚至研究生都很难。”

  就在我装修新居正式开始上海生活时,我那些最终没能落户上海的同学,好些个最终在漂泊几年后,还是返回他们的户籍所在地,娶妻生子。

  人物:妻子、表妹连连

  (姨妈的女儿)

  在沪职业:演员、银行职员

  在沪时间:6年、2年

  在沪证件:《上海市居住证》

  (引进人才类)

  有了本子、房子,下面就是娘子了。我在申请上海户口时,我的妻子还在上海戏剧学院念书,2006年,妻子毕业进入沪上一家文艺单位,自然未能获得上海户口。由于单位优势,她顺利领到了引进人才类上海居住证。与姑父的经商务工类居住证不同,她享有几乎所有的上海户籍社会保障待遇。因此,当时她觉得居住证和上海户口一样,幷不影响她在上海的生活、工作。

  2006年年底,就在我买房后不久我们俩认识了,等到几个月后我们商议结婚,才发现持有居住证的不便。

  我们要办理结婚证,必须先陪妻子回浙江老家拿户口本,然后再回上海到我的户籍所在地普陀区民政局办理。再后来,我们计划生孩子,妻子还是要回浙江领取准生证,再回上海办理其他手续。对妻子而言更麻烦的是,如果有出境演出任务,她还要回浙江办理。因此,妻子时常和我开玩笑:“上海人,委屈你了,谁让你娶了一个外来妹。”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