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从文怀沙事件看国学的知识复兴与道德复兴

http://www.CRNTT.com   2009-02-28 11:35:19  


 
  需要强调的是,国学知识层面的研究亦有严格的学术规范,与西方的学术规范并无本质冲突。所以,国学的知识复兴之路,并非在现代的教育体制以及学术体制内没有空间。而经历了几十年的文化断层,国学知识的普及亦是当今国学复兴的基础性工作,而如何从传统国学中开出适合当代社会的新国学来,亦是当代国学最为重要的历史使命。

  然而,如果只有知识的复兴,而脱离道德实践的复兴,那么,国学复兴就会成为原始意义上的“口头禅”。知识能力的提高,并不必然带来德行。康德所讲的实践理性,对于儒学来说,正是其历史意义以及当代复兴的最大意义所在。比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不但要让人“知”,而且要体现于人的“行”当中。知行合一虽可以不适用于某些哲学流派,但那些和信仰、道德有关的学派却必须如此。对于那些弘扬儒学的国学大师们来说,道德要求并不仅仅是社会的强制,而是国学精神的自觉。

  当代国学在知识复兴方面,有所进步,但道德复兴却一直是个脆弱的命门。固然,文怀沙大师的道德水准令人存疑,那么,那些拼命攻击文怀沙并以复兴传统为己任的国学才俊们,是否也存在着严重的道德瑕疵?当今的国学代表人物又有几个经得住道德的推敲?

  鼓吹国学而不重修身,是当今国学复兴新旧领袖们的通病;国学书籍畅销,蒙童亦满口仁义道德,而三聚氰胺横行,俯卧撑不已,躲猫猫不休,则为国学并未实现道德复兴之明证。国学的道德复兴不是学斋里的革命,而是一个社会层面的问题。道德水平的高低与知识水平无关,“国学大师”或可私德沦丧,而穷乡僻壤的山民亦可为道德之模范。当前中国社会的道德废墟并非证明这个社会可以不需要道德而存在。这恰恰说明,一个道德失范的社会究竟有多么可怕与可悲。

  中国当代社会当然需要政治与法治的完善与建设,但是亦需要道德重建。国学则可成为道德重建的精神来源之一。这也正是国学复兴的现实基础。然而,如果国学流于知识层面,而不落实为实践,则这样的复兴不但没有前途,亦无意义。同样,对于国学复兴的批评者来说,如果只把儒学当作一种关于道德与伦理的学问,也只能推导出传统国学必死无疑的结论。

  (作者:于德清)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