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美关系“三十而立” 成就远超预期

http://www.CRNTT.com   2009-01-04 12:01:59  


2008年11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会晤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
  中评社北京1月4日讯/中美两国关系可称为当今世界最为重要也最为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30年来,中美关系走过了风风雨雨,在当前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挑战的大背景下,两国关系又将走向何方?此间《解放军报》日前邀请三位中美关系问题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内容如下:

  角色地位趋于平衡 

  ●中国定义中美关系的能力已今非昔比 

  ●不要给G2简单地冠以“捧杀”的帽子 

  ●中国不能忘记自己的发展中国家身份 

  主持人:最近,关心中美关系的人当中,流行着一个新词,就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尼尔•弗格森将中美两国的英文China与America重新组合创造的Chimerica,有人将之译为“中美国”。弗格森还建议奥巴马就职后首先访问中国,与中国召开两国峰会(G2)。各位如何看待这个概念?回顾30年的历史,似乎中国一直处于一个相对被动的地位?

  袁鹏:的确是这样。在中美关系30年中,凡是涉及到大的方向的时候,美国总是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的对美外交更多地体现出一个反应性的特征。这一方面是因为两国实力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一直潜心埋头搞建设,不会主动破坏中美关系的发展。 

  但中美关系正在逐渐趋于平衡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已经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08年的6%,中国在2005年已经超过英国成为世界上第四大经济体,2006年成为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国际性重大活动交给中国来承办,各国领导人越来越频繁地来到中国,各种国际组织中也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的身影。以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为标志,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民族凝聚力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展示。总的来看,中美两国的实力差距是在缩小而不是拉大。 

  金灿荣:由10多年前的“中国崩溃论”到后来的“中国威胁论”再到近来的“中国机遇论”和“中国责任论”,外界对于中国的议论本身就反映出中国的重要性,而议论用词的变化则反映了中国实力的增强。关于中美关系的讨论也是这样,从“友好的非盟国”,到“战略竞争者”和“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这些定性的词汇都是美国方面提出来的,但变化的背后,也反映了中国实力与影响力的提升。 

  事实也是这样,中美刚建交时,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2159亿美元,美国为22959亿美元,中美对比约为1∶10;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人民币,美国是13.8万亿美元,按汇率折算,中美对比大约为1∶4。与此相适应,中国定义中美关系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一个鲜明的例子,就是最近两轮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我们也开始提出美国的问题,要求美国稳定金融市场、改变消费观念等等。从长期来看,中美关系趋于平衡的这种态势是不可逆转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