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中评智库:应构建世界新型礼治秩序 | |
http://www.CRNTT.com 2022-09-17 00:08:27 |
基督教一神论把人分为教徒与非教徒,并认为“让非教徒皈依上帝以蒙受主的恩泽”是自己的天定命运,这种弥赛亚情结构成基督教向全球扩张的“文明基因”,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工业革命等使得基督教的全球扩张得以实现。这是新教-天主教文明从欧洲一隅扩展到全世界的主观因素与客观条件。同为一神教的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帝国时代扩展迅速,但因为缺少上述客观条件而难以实现新教-天主教那样的全球扩展。近代以来,伊斯兰的全球扩展主要以移民的方式进行。 中华文明、印度教文明等第一方阵的文明体,既不属于一神教也缺乏全球扩展的客观条件,因此,只能是区域文明。其他第二方阵的文明亦然。 二战以后,民族主义的兴起与民族国家的独立运动,使得政治与军事的跨文明扩展因为缺乏正当性、成本高昂而变得非常困难,移民在移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非常有限,不大可能改变移入国的文明特征。 第三,现有的国际秩序是西方主导下建立的,国际规则主要体现西方的价值观与利益,显然有许多不合理的成分,理当因应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做出必要的调整。即便如此,中国也反复表示自己的发展不是要替代谁,而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平心而论,中国无意、也难以另起炉灶,构建起一个与现行国际体系不兼容的地区与全球秩序。历史与现实都为此作了注脚。历史地看,天下体系讲究“和而不同”“礼不往教”“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因此不谋求全球扩展,这与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构成鲜明的对比。现实地看,中国长期坚持“不结盟外交”。新时代中国外交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总目标,其内涵兼容于现有的国际体系,“一带一路”倡议、“伙伴外交”等外交实践也是一种开放性的外交实践,“亚投行”、“金砖机制”都是开放性的机制,在亚洲地区倡行“开放的地区主义”。反而是美欧为代表的新教-天主教文明圈国家,不但未能超越一神教文明的内在缺陷,反而延续其历史传统,致力于新建、强化排他性的俱乐部,安全领域是如此,经济领域亦如是,因此才有奥库斯的面世、北约东扩与俄乌冲突、TPP与IPEF的酝酿。这些显然不是在推进全球的合作与发展,而是在分裂世界、制造对抗,却将之包装为“维护和平与稳定”、“保护价值观与生活方式”。 上述历史与现实是中国构建新型礼治秩序的基础。只有继续致力于构建开放性的地区秩序,才有可能获得周边国家的呼应与支持,从而构建起具有自身文明特征的地区秩序。只有倡导有利于世界的价值观(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化、文明共存),才能成为具有全球吸引力的国家,“一带一路”才能成为真正的世纪工程,“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的目标才能得以落实。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