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 |
中评智库:两岸裂痕、博弈与前景 | |
http://www.CRNTT.com 2020-05-16 00:02:26 |
第一,两岸关系在未来4年乃至更长时间将处于下行阶段或者说下行周期,其主要表现是两岸关系逐渐趋冷,两岸交流合作的流量逐渐收缩。虽然,两岸经过40年的发展融合,已经形成了高度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但是对于民进党这样一个追求“台独”的政党而言,它希望尽可能摆脱大陆的引力,为此,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联系逐步脱钩属于民进党当局的一种蓝图和想像。这是民进党当局为抗拒两岸统一而寻求的两岸之间的一种物理隔离方式。几十年来,两岸关系有斗争、有合作;有交流、有对抗,总体看一直呈起伏波动式的曲线发展趋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90年代中期,两岸关系发展处于上升期、热络期;从90年代中期,特别是从李登辉提出“特殊两国论”到2008年陈水扁下台,属于两岸关系的斗争期;经历了2008年到2016年的两岸关系高速发展的大交流大合作上升期后,2016年民进党上台后两岸关系再次掉头向下,进入交流冷却期、斗争摩擦期。民进党当局在2019年底强行通过所谓“反渗透法”就是为两岸关系的刹车而准备的。只要民进党不下台,也就是说至少在2024年政党轮替前,这一趋势都难以改变。当然,民进党推动两岸物理隔离或脱离接触政策,活生生撕裂两岸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其可能的结果就是两岸脱离需要付出巨大的经济社会代价。这一可以预期的代价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民进党的两岸脱离政策形成牵制和反弹。 第二,中近期两岸关系中的高风险点。在两岸关系下行期或斗争激化期,两岸之间的斗争、对抗将会常态化。在这一时期,两岸关系将长期处于高危环境之下,极易形成或引爆两岸关系重大危机。从历史经验的角度看,极易引爆两岸危机的关键风险点有两个:一个是美台关系的突破;另一个是民进党当局搞“法理台独”。众所周知,20世纪90年代中期那场台海危机的爆发,就是由于美国允许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访美而引发。2018年美国通过了《台湾旅行法》为民进党当局各级政治人物访问美国打开了大门。如果未来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或相当级别的政治人物访问美国,将意味着美台政治关系的突破,两岸关系极有可能重蹈20世纪90年代中期那场台海危机的覆辙。此外,美国近期通过的“台北法案”意在国际空间问题上帮助台湾当局,如果美国与台湾当局联手在国际组织或国际空间问题上严重破坏了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演变出重大危机的风险也是极高的。“法理台独”一直是潜在挑战两岸关系稳定,引发两岸关系危机的重大政治隐患。通过2020年台湾地区选举,民进党几乎全面掌控了台湾地区行政立法司法权力,在缺乏岛内其他党派有力制衡的情况下,民进党通过“修宪”、“制宪”、“释宪”、“立法”、“修法”等方式改变岛内现行的“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相关法律规定,推动“法理台独”的条件已经具备。“法理台独”对于岛内“台独分子”的政治诱惑力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在知名顽固激进“台独分子”游锡堃任岛内民意机构负责人的情况下,“法理台独”的风险在未来4年将居高不下。 除上述两种情况外,两岸关系中偶发性的擦枪走火引发重大危机的风险也在升高。例如,类似之前台湾军方在澎湖海域的所谓“导弹误射”事件;或民进党当局故意在大陆军机军舰绕岛巡航中制造偶发冲突或摩擦等突发事件。一旦危机管控不当,都有可能引发重大台海安全危机。 第三,关于当前两岸关系中甚嚣尘上的民粹情绪。毋庸讳言,当前两岸关系中的民粹情绪已经到了“壮志饥餐胡虏肉”地步。这种情绪的确对两岸关系的恶化有着相当大的推动作用。但到今天为止,决定政治问题的依然是凭藉实力而不是民粹情绪。解决台湾问题这样的政治问题更需要靠实力,靠物质基础,靠理性判断。两岸关系的解决最终还是需要回到实力层面或物质层面。缺乏实力为基础的民粹情绪都是内部虚火,形不成积极有效的外部效果。如果激情或民粹情绪可以解决问题,或统一或“台独”,台湾问题都不会拖延到今天。无论岛内泛绿民粹多么仇恨大陆、反对大陆,但这种民粹情绪终究挡不住两岸走向统一的历史车轮。尽管民进党善于利用民粹在岛内政治中争夺政治权力,但是岛内民粹却不可能帮助民进党实现“台独”的目标,因为与日益崛起强大的大陆相比,民进党当局根本就不具备那个实力。 两岸关系需要理性,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偏激民粹在舆论方面的负面影响,让两岸关系回到理性空间之下进行处理。民粹情绪的消退和理性回归主导地位,有利于避免两岸关系出现重大危机。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