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 
中评智库:台湾青年政治意识面向及生成

http://www.CRNTT.com   2016-12-04 00:31:45  


 
  台湾青年政治意识的生成路径

  国家认同是政治意识的核心内容,以往诸多学者研究国家认同的成因上大多从政治选举、教育制度、民主化、本土化以及去中国化的角度出发。尽管这些因素在某种意义上也适用于对政治意识的解释,但其力道明显不足。故本文欲在承袭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做一定程度上的拓展和深化,以期对台湾青年政治意识的生成路径有一个比较全面和清晰的掌握。

  (一)环境路径:海峡两岸的分离分治与各自为政

  环境在此处特指政治地域环境,亦即公权力机关管辖与社会公民活动的地域边界。一般而言,公权力机构都有其管辖范围,管辖范围有大有小,往往最高公权力机关的管辖范畴就是该政治体系的边界范围(领土范围),而无论是处于哪一层级公权力机关管辖的社会公民的最终活动范围都受到最高公权力机关管辖范围的限制。换言之,最高公权力机关管辖范围决定了社会公民从事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的范围。因此,社会公民的活动范围所及就是我们所谓的群际范围,属于同一政治体系的就被视作为“我群”,反之,则是“他群”。从某种意义上讲,“群际分界”是自然和人力双重作用的结果。起初,人力的作用在于建构这种“自然的”群际分界,而后,人力的作用则是表现为维护与巩固这一“自然的”群际分界。

  于此之故,出生于建构之后的社会公民,都会将这种“群际分界”当成是与生俱来的身份特征,只会去承袭,不会进行质疑。除非维持这一“群际分界”的政治体系崩塌,附之于下的社会公民才会重构群际分际,否则,这一“群际分界”就难以被外力所动摇。海峡两岸自1949年分离分治至今,由于各自的最高公权力机关的实际管辖范围互不重迭,也不冲突,故而,海峡两岸衍生出了不同于对方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那么,生活在不同政治体系之下的公民因活动与交往范围的隔绝和各异,自然就会认为双方互为他者。这样,“两岸之间存在着明确的'我群'与'他群'的区分,彼此认为'他们与我们不同',存在互相区隔、互相分离的倾向”④的政治与社会认知就不难理解。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