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智库:郭震远论中国周边为何明显复杂化

http://www.CRNTT.com   2016-11-12 00:25:14  


 
  2、中国周边的局部紧张动荡明显加剧,但有限、可控。

  2014年以来,朝鲜半岛局势再度紧张,中日钓鱼岛争端进一步加剧,以及美国明显介入东海、南海争端,强化推进南海军事化力度,导致中国周边的局部紧张动荡明显加剧。这是两年来我周边环境最突出的变化。但事实表明,中国周边的局部紧张动荡,尽管明显加剧,但仍然有限、可控。

  从2015年12月开始,朝鲜再度密集进行核子试验和导弹发射试验,而且试验的密集程度空前。从2015年12月至今,共进行核子试验1次,导弹发射试验10次。朝鲜的动作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应,2016年2月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对朝鲜最严厉的制裁。美国除积极推动对朝鲜的国际制裁外,借机大肆强化美日韩军事同盟,主要是进一步把韩国纳入美日军事同盟。6月下旬韩国同意美国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这不仅立即引发朝鲜强烈反应,扬言一旦确定部署地点将予以摧毁,而且严重损害中国战略安全,遭到我强烈反对,中韩关系严重受损。

  虽然2012年日本政府对钓鱼岛“国有化”以来,中日的钓鱼岛争端就激烈进行,但2014年以后,这一争端在继续进行的同时明显复杂化,不断向广度、深度延伸,已成为中日战略对立、博弈的焦点。2014年以来,安倍政府做出改善中日关系的姿态,中日关系略有改善,但安倍同时更明显地加紧推行遏制中国的战略。大力增强在钓鱼岛附近区域的军事部署,强化美日军事同盟、积极配合美国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强化对南海争端的插手干预,以及在日本国内实现解禁集体自卫权、积极推进修改和平宪法等,无一不与中日钓鱼岛争端紧密相连。但事实也表明,虽然钓鱼岛争端存在“擦枪走火”的可能,但不至于发生中日的重大军事冲突,局势仍然可控。

  从2012年上半年,以中菲黄岩岛争端激化为标志,南海争端进入新一轮的激烈动荡阶段。这一阶段最重要特点是美国全面介入争端,成为争端激化的最主要、最直接推动因素。2014年4月,奥巴马总统正式宣称,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即美国将向日本对钓鱼岛的所谓“管辖权”提供军事保护。这表明,美国完全改变了此前一直标榜的,美国对于海洋主权争端不持立场、不选边站的政策,而直接介入了东海、南海争端。在此后两年中,美国大力强化与日、菲、澳的军事同盟,与越、印的军事合作,包括提供军事援助、举行联合军演,开设军事基地等。特别是,从2015年10月开始,美国以“维护航行、飞越自由”为名,已经四次派遣军舰、飞机,包括核动力航母、导弹巡洋舰、导弹驱逐舰、以及B-52战略轰炸机等,进入中国南海岛礁临近海域和空域,成为南海军事化严重强化的主要内涵。此外,2014年以来,美国国防部长、国务卿、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等军政高官,在东盟论坛、香格里拉对话,及其他国际场合,大肆指责中国关于南海争端的立场和政策。这更加放大、加剧了南海争端的严重程度和影响。使南海争端成为了中国周边最严重的地区热点问题。

  实际上,朝鲜半岛局势更加紧张,东海和南海争端明显激化,都是此前已经存在多年的地区热点问题。在2014年以来的进一步加剧,并从而成为中国周边环境复杂化的主要内涵。但事实表明,这些热点问题实际又都仍然可控,没有导致重大军事冲突,因而对总体和平稳定影响有限并可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