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智库:习近平对台政策四大亮点

http://www.CRNTT.com   2016-09-16 00:22:06  


 
  针对台湾政局变化,尤其是从今年1月16日至5月20日之间的几个重要时间节点,习近平等中央领导人都在多个重要场合进一步重申了坚持“九二共识”及其核心意涵的重要性,予人印象更加深刻。两会期间,大陆几位主要领导人同时发声,表达大陆反对“台独”、坚守“九二共识”的立场,为两岸关系划出底线,尤其是习近平讲话为对台政策定调。大陆方面强调坚持“九二共识”及其核心意涵,在目前还特别强调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既包括“法理台独”,也包括“文化台独”、“教育台独”和“去中国化”等“柔性台独”)。从“两岸关系之锚”,到“定海神针”、“坚如磐石”,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态度和语言风格上,这些用词都很有硬度,可以看出基本立场异常坚定,强调的是底线的重要性和作用。

  另一方面,习近平还非常注重区间思维的运用。与底线思维相对应,区间思维是根据事物发展规律对其进程、范围及程度方面的准确认识和把握,并在此前提下对战略与策略进行高度协调的思维方式,因而是在相关进程、范围及程度上对战略定力的显着表现。如,我国经济运行要保持在合理区间,2016年经济增长率设定在6.5%-7%之间,都是运用区间思维的具体做法。①毛泽东说过,“没有区别就没有政策”,讲的也是在政策上运用区间思维的道理。把经济方面的区间思维转到政治领域,运用区间思维首先要有包容性意识。这种包容性不是在一个事情上的灵活性,也不是在一个时间点上的弹性;而是一种在一定区间内的历史性包容,即全面考虑、兼顾发展过程(进程)中的空间延展性、时间的扩张性,相互关系的对接区间的扩张性。其次是变通意识。事物和具体的事情都可能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发展变化,因此对此要有辩证的认识和变通的政策,特别是要根据条件对相关政策加以调整、扩张和变通。同时,区间思维也有边界意识,即首先它是对底线思维边界意识的延伸,要求明确划出上限和下限。

  在对台政策上运用区间思维,关涉到对岛内各政党、民众和两岸定位问题等的态度和具体政策上。首先,在两岸政治协商及党际关系方面,在“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前提下对与岛内各政党交流互动预留灵活空间。对于某些持有“台独”、“反中”立场的政党,只要它们放弃原有主张,承认“九二共识”、回到“九二共识”立场,大陆就可以和它们打交道,实现正常的交流交往。囿于民进党仍然保有“台独党纲”,对于其内部有主张“冻独”的动议,我们也认为是朝正确方向迈出了一步;而只要该党放弃“台独”立场,我们即可以同它展开交流对话。2014年2月,习近平会见连战时指出:我们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无论是谁,不管他以前有过什么主张,只要现在愿意参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我们都欢迎。2014年9月在会见统派参访团时几乎重复了这段话,实际上是对区间思维的再度强调。习近平还希望,两岸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党派,不分阶层,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参与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来,让我们共同的中国梦早日成真。实际上,在对待新的台湾当局的态度上也是在坚守底线思维的同时,展现了一定的区间思维。

  蔡英文胜选以后,大陆方面的政策宣示,已经有了不拘泥于文字表述(是不是采用“九二共识”这种提法)、而专注于核心内涵(即“两岸同属一中”)的意味,给蔡英文释放了足够善意。蔡英文在就职演说中使用了“宪法”而非“宪政”的措辞,相较于以往表态有“进”的一面,说明区间性政策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和弹性拉力;但蔡英文在两岸关系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上的态度依然模糊,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没有提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具体办法,与大陆方面能够接受和容忍的底线有不小差距,充其量只交了一份“未完成的答卷”;但无论如何,区间思维的政策给其与我相向而行铺垫了台阶、提供了机会。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