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一带一路”文明圈建设路径

http://www.CRNTT.com   2016-06-19 08:14:00  


丝绸之路不仅是商业通道,而且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平台,多民族、多种族、多宗教、多文化在此交汇融合,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经济带”,也是一条“文化带”。
  中评社北京6月19日电/习近平主席倡议的“一带一路”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是向西,经过中亚、西亚、东欧,一直延续到西欧。“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部沿海经南海连接东盟后进入印度洋,然后再往西连接中东、非洲和欧洲。如此,形成“东西双向开放”新格局。

  《人民论坛》发表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文章称,今天,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区域已成为世界经济的新中心,“一带一路”将联通东亚、中亚、西亚与欧洲成为全球经济新增长动力,全球经济合作将进入“亚欧时代”。“一带一路”将欧洲经济圈、亚太经济圈这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两大经济圈链接起来,成为未来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世界经济走廊,极大地改变世界经济地理布局,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制度性话语权”与“建设文化强国”

  文章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连续37年高速而不间断,人均GDP增长约30倍。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不参与新规则制定,就没有更多优势。而现在中国在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都没有发言权,美国有一票否决权。亚投行的出现,是中国开始撼动世界现有地缘政治经济的里程碑。“一带一路”倡导的合作原则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

  中国要提高“制度性话语权”,首先要破解美国对中国政治、思想和文化上的围堵。比如,在文化上、思想上和意识形态上,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失去了几千年来与日本、朝鲜、越南、泰国、缅甸那种“中国-边地”的二级文化结构,而美国在思想上和意识形态上却与中国的大多数周边国家形成了“美国-边缘”的二级文化结构。今天的美国对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兴趣越来越小,早已经把重点转向联盟建设,包括军事同盟(如美日同盟)、经济同盟(如TPP)和政治同盟(如“民主国家”同盟)。美国为巩固其全球领导地位,通过颜色革命等手段,加快蚕食苏联解体后的欧亚大陆碎片化区域,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美国的盟友或有美军基地,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战略上对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形成巨大障碍。美国领导的政治同盟是建立在二元对立的世界观上的,这种世界观把世界简单地分为民主国家和非民主国家,而这两者之间是不平等的。一个国家如果是西方民主国家,那就是“我类”;如果不是,那就是“异类”。

  “一带一路”文明圈与“文化强国”

  文章认为,中国最终在“一带一路”上的崛起,必须是以一个文化强国的姿态崛起。在“东西双向开放”的思路下,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标志着中国与周边国家和更远的国家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从辛亥革命以来被动性地融入世界秩序,转入今天主动布局,将自身发展与塑造一个新的世界秩序结合到一起。“东西双向开放”下的“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不仅是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形成一个地缘政治合作体、地缘经济合作体,更大的目标是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形成命运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

  “一带一路”的枢纽地带是中巴经济走廊。围绕中巴经济走廊画一个圆圈,那里是西方崛起之前的古代世界,那里是古代中华影响世界的地方,也是世界影响中华的地方。在这个圆圈里,我们发现这是多个国家民族血脉相通的文化圈:这是多个国家与中国语言相通的文化圈,多个国家与中国共享信仰的文化圈,多个国家与中国有共同文化遗产的文化圈,多个国家与中国山水相连的文化圈,多个国家与中国有山口、走廊、道路、口岸相通的文化圈,多个国家在经济上与中国高度互补的文化圈。

  建设“一带一路”文明圈,等于重塑中国地缘政治与地缘文明圈。丝绸之路不仅是商业通道,而且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平台,多民族、多种族、多宗教、多文化在此交汇融合,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经济带”,也是一条“文化带”。新丝绸之路大国博弈的赢家,不仅是“一带一路”的经济领导者,也必须是“一带一路”的文化领导者。

  文化共同体与价值共同体

  文章指出,“一带一路”文明圈是多样、共存、包容、共赢,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那种文化清洗和种族屠杀文化完全不一样。2500多年来,贯通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文化是基于沙漠、绿洲、草原、游牧、高原为生活基础的特色文化,丝绸之路上的那些古老民族、文化、宗教,今天还存在。丝绸之路欧亚陆路衰败不完全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导致的。19世纪后半叶开始,由于英国与沙俄在中亚、西亚、南亚大国博弈,大国为了自身的利益,重新划分边界,在传统的丝绸之路的通道上,设置了人为的障碍。例如,英俄对瓦罕走廊边界的划分,把2000多年来的中国、印度、阿富汗、中亚和西亚的最大通道阻隔了。

  按照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目标,通过“一带一路”文明圈的投入与建设,争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建成命运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有人疑问中国文化的主要元素是无神论,如何与信奉一神教的国家建成文化和价值共同体?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这是因为其核心是中正平和,崇尚自然,追求和谐,不走极端,不搞民族斗争和宗教战争,这是一个唯一能够团结丝绸之路不同文明、民族和宗教信仰的文化。

  通过“一带一路”文明圈建设文化强国,不是宣传中国中心论。“一带一路”很多国家都很为自己民族的文化、宗教、建筑、艺术、历史、领袖和社会制度骄傲。为此,中国要清晰、独到地表述中国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要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看到中国价值和中国梦,不是狭隘地局限在中国。中国在“一带一路”倡导的中国价值和中国梦应该是每个人都想实现和都能实现的。中国需要设计一个能给人留下记忆的核心价值,便于在“一带一路”国家中传播。 孔夫子的价值观是“仁义礼智信”,毛泽东的价值观是“为人民服务”,“一带一路”上的中国价值观一定要简单易记。

  中国丝路文化价值可考虑用汉字“和”“仁”二字概括,更容易被“一带一路”国家理解和记住。“和”可以概括个人世界观、家庭观、社会观、国家观和天下观最美好的一面;“仁”是人与人之间、邻里间、民族间、宗教间、国家间最为高尚的价值观。“和”和“仁”不仅很好地表达了习近平主席有关新型国际关系合作共赢的义利观,更可以创新性地翻译成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英文句子,便于对外传播。“和”和“仁”深刻表达了从周恩来提倡的和平共处原则到习近平提出的“命运共同体”的深刻意涵。各国之间必须坚持合作共存、相互关爱、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成果,让“一带一路”成为沿途发展中国家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的康庄大道。“和”“仁”还意味着,大国要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反对大国为一己之私到别的国家和别的地区以各种借口制造对抗、制造冲突、制造流血、制造战争。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