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 |
中评智库:分化台湾社会的政党轮替治理困境 | |
http://www.CRNTT.com 2016-05-16 00:37:28 |
现代社会,政治明星光环常常是不稳定的,其命运取决于民意起伏。今日台湾民意的变动,往往是经济快速波动和社会多重分化在特定政治事件或政策议题上的反映。当经济波动不断减幅直到失去动能、且社会分化日益固化的时候,一种不良的政治周期就可能浮现:党派精英们想方设法要“公平分配蛋糕”,但受财政收支能力下降、贫富差距扩大以及认同分化的多重制约,公共政策左右为难,往往“顺了姑情逆了嫂意”,难以满足的大众就会改变政党偏好,抛弃一个政治明星,捧起另一个政治明星。这是一种缺乏经济持续增长和整体福利扩张下的自我政治消耗,如果遇到认同矛盾则损耗愈重,没有赢家,都是输家。基本上,这就是八年来马英九和国民党的执政命运。现在蔡英文一脚踏进这个周期,身处台湾政治摩天轮的周期回圈结构之中,她能摆脱马英九的命运模式吗? 本文从亚太经济整合背景下台湾经济动能的流失、社会多重分化与公共治理困境的形成等全面透视2016年台湾第三次政党轮替的经济社会根源,系统分析台湾的政治经济发展运势。 亚太经济整合中的孤岛:台湾的经济动能是如何丧失的? 台湾经济:从“奇迹”到“边缘化” 虽然“中华民国”政权于1971年失去联合国席位,但在此后二十多年里,蒋经国、技术官僚以及中小企业家共同打造的“台湾经济奇迹”提升了台湾的国际能见度。走向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台湾外贸让人们发现这个地处东方冷战前沿的岛屿居然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分子,它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闪亮经济地位让各国精英油然而生敬意,源自日本的“发展型国家”(developmental state)的高帽被奉送给台湾及其东亚邻居。在自由市场和计划经济之外,人们在这个地区仿佛发现了人类经济发展的第三条道路——一种兼具政府干预与市场动力的混合经济模式。当然,也有学者认为台湾的所谓“发展型”并不如日、韩那样典型,蒋经国治下的不少产业政策并没有奏效,不过是搭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张的顺风车而已,因而资本、技术、品牌、市场四头在外而只有生产一头在内的“代工生产”(OEM)在台湾十分兴盛。①九十年代以来,台湾的资本有所丰厚,半导体产业领先全球,但是知名科技品牌寥寥无几,同时世界和亚太区域市场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台湾的中小企业在国际上难以应对更加激烈的贸易竞争。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