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查理周刊》为何遭遇大屠杀

http://www.CRNTT.com   2015-01-08 10:36:09  


法国杂志《查理周刊》总部7日发生枪击事件。法国警方发言人表示,死亡人数已升至12人,其中有10名记者,2名警察,另有5人重伤。
  中评社北京1月8日讯/1月7号,是法国一年两度、最为消费者甚至是全球消费者期盼的打折期的第一天。令谁也想不到的是,购物狂欢刚上演,以巴士底广场闻名的巴黎十一区,法兰西共和国的首都核心地带,竟然发生了极其疯狂的杀戮:多名嫌犯冲进讽刺漫画周刊《查理周刊》总部,持枪扫射,仅到目前就已经造成十二人死亡,是法国四十年来最惨重的袭击悲剧。

  这场袭击立即震撼了法国和整个西方,并立即不约而同的定性为恐怖袭击,齐声谴责。虽然法国官方声称谴责不针对任何具体族群或者宗教,法国伊斯兰理事会也谴责这是反民主的行径,但谁都明白作案者的身份。以极右着称、前国民阵线主席勒庞则公开谴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据警方透露,犯罪嫌疑人行凶后高喊:“我们已经为先知复仇了”(英国的BBC文稿是:我们已经为先知穆罕默德复仇了)。

  一向以大胆讽刺着称的《查理周刊》,曾多次刊出过调侃伊斯兰先知穆哈默德的漫画,甚至是穆罕默德的裸体漫画,令穆斯林社会非常愤怒,并遭到燃烧弹袭击。就在事发前,还刊登了讽刺伊斯兰国家首脑的漫画。虽然《查理周刊》引发穆斯林社会的强烈抗议,但得到了法国官方和主流社会的肯定,认为这是新闻自由----但不同的是,该报前身《HARA KIRI》曾于1970年讽刺去世的戴高乐将军而被禁,随后才改名《查理周报》。而且在1981年至1992年间由于讽刺名人而被停刊。这显然不是同一个标准。

  不管怎样,从后果来看,西方这样的新闻自由不但无助于解决不同族群之间的矛盾,相反会激化。毕竟,不同的族群,其价值观和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如果用一个族群的标准去衡量另一个,其冲突不可避免。更何况,难道新闻自由也包括冒犯他人信仰的自由吗?从这个角度讲,中国没有这样的新闻自由,实是各民族之幸。

  西方和伊斯兰社会的尖锐对立可谓冰冻三尺。尤其是在冷战后迅速升级。2001年“九一一”事件达到阶段性顶峰。虽然西方在反恐时非常谨慎的把极端恐怖分子与普通穆斯林进行区隔,但事实上并无法根本上改变两种文化的对立。2004年马德里连环爆炸案和2005年伦敦爆炸案都是极端伊斯兰恐怖分子所为。尤其是伦敦爆炸案凶犯,竟然是英国土生土长的穆斯林。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