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赵琬仪:习近平的工具箱

http://www.CRNTT.com   2014-10-23 11:25:41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会议主题,备受关注。
  中评社北京10月23日讯/新加坡联合早报今天登载文章赵琬仪的文章《习近平的工具箱》,内容如下: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说服”了中国和国际社会,他将是继中共开国领袖毛泽东、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之后,另一个会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留下重要足迹的政治强人。

  习近平将怎么影响中国未来的10年、甚至30年?今天闭幕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会议主题,不日公布的大会决议将提供另一个观察习近平影响力的机会,并且也将是外界观察习近平推进深化改革的决心有多大的重要线索。

  尽管一些政治观察人士认为中国的专政政治和依法治国存在矛盾,四中全会提出的法治措施短期可以落实的空间有限,但外界可以从中进一步评估在习近平施政的工具箱里,“法治”将发挥到什么程度。

  去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主政以来,启动整风运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纪委强拳反腐,这些治理工具的使用都具备了一个共同的作用,那就是为了国家治理能力升级清理跑道,扫除路障。

  而推进“依法治国”更是关键的下一步。法治可为加强国家治理能力提供制度保障,若执政团队不信守法治精神,司法团队不具备法治素养,社会不享有司法审判公正的环境,那么任何所谓的制度建设都是空谈,国家施政也难以谋求长治久安。

  不过,以中国的政治现实,乃至社会普遍存在的人治文化,推进法治,缺的不是制度建设,而是保障“司法独立”的环境条件。用中国的语境,施政的环境条件能否出现变化,还是取决于领导人的决心与意志。

  有评论指出:“执政者自己用绳子把自己捆绑起来可能吗?”这个问题,今天四中全会的公报出炉后将初步揭晓。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