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莫迪的印度新外交三部曲

http://www.CRNTT.com   2014-10-16 09:49:07  


 
  如果是这样的话,莫迪对中国在安全问题上的“硬”,并没有物质基础为后盾,只是姿态不同而已。关于莫迪对中国经济交往上的“柔”,在今后大力争取中国去印度投资时,也会遇到印度几十年来长期积累的基础设施上的瓶颈与社会阻力。
 
  这样看来,莫迪外交新政策中至少对华部分如果得不到中国的大力合作,很可能会变成雷声大雨点小。莫迪对华政策无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印美关系结构上的疙瘩太多,一时难以解决也很难旧貌换新颜,这就可能使莫迪的“新”政变得光彩消失,影响他的执政前景。
 
  这就把“错过良好时机”的课题提到习近平对印政策的议事日程上来了。据印度报道,18日习近平与莫迪有两次会谈,一次是由电视播送的正式峰会,气氛友好和谐,会谈后发表早已预备好的联合声明。另一次是莫迪和习近平单独谈话,莫迪对中国边防军在边界西段“入侵”印度,提出强烈抗议,可谓莫迪制造“强人”外交形象的小动作。
 
  9月24日,在印度东亚基金会组织的讨论会上,中国驻印大使乐玉成对中国边防军为什么不能克制、一定要选择习近平访印时到印度境内扎帐篷的问题作出解释说:“中国军队不容易控制”。很多印度朋友听了都没被说服。
 
  10月10日北京《环球时报》刊载一篇题为《印对外战略两面性值得关注》的文章,把印度今后的对外战略了解为“经济民族主义和机会主义的复合体”,认为印度会在“经济民族主义和对外开放两个立场之间来回摇摆”,而且有可能“强化与美日西方发达国家的同盟关系,通过操弄某些特定的地区矛盾,来最大化地谋求印度制造业崛起的机会与空间。”
 
  “经济民族主义” 是西方戴着有色眼镜的政论界贬抑印度BJP(印度人民党)与莫迪新政的陈腔滥调,是一个很模糊而误导的说法,不知道为什么会受到中国知识精英的垂青。试问,哪个积极热心发展经济的国家不为本国的利益着想呢?奥巴马竭力主张把“外包”的工业收回,对威胁美国制造业的中国进口百般刁难,为什么没有人说他是“经济民族主义”呢?

  习李领导的中国决策者,一定不会接受那些跟随西方舆论人云亦云的智囊意见的。莫迪的新外交三部曲是新鲜事物,如果不对这一新鲜事物产生应有的敏感性,甚至怀疑莫迪是在和美国、日本同盟来制衡中国,那就会“错过良好时机”。
 
  再从拉伽·莫汉谈到的莫迪对中国的“硬”与 “柔”的结合来看,中国应该怎样回应呢?如果像前面引的那篇文章一样心怀疑惑,让“中国保持定力,冷静应对”,错过良好时机,那是下策;如果中国积极响应,针锋相对,以德报德兼以怨报怨,你柔我也柔,你硬我也硬,那是中策,中印关系不会有长足的进步;如果设身处地,特别采取习近平“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的态度,那是上策,可以使习近平和莫迪两个能动力结合,把中印关系推上新台阶。
 
  作者黄绮淑是印度华裔学者,现居芝加哥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2014年10月14日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