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国若在中东取代美国 需付代价不会比美国少

http://www.CRNTT.com   2014-08-17 11:18:19  


 
  怀特:这可能需要双方的理性和克制。如果我是中国人,我想我可能自然地期待中国最终成为亚洲的区域领导大国。尽管我知道很多中国官员说中国“不当头,不称霸”,但不得不说,如果我是中国人,考虑到中国的悠久历史,灿烂的文化成就和发展前景,我会希望中国成为一只领导性力量;不是黑客,也不是咄咄逼人的入侵者,而是就像美国一样成为一个它一直以来扮演的领导性大国角色。

  显然,对中国来说,这是再正常不过的野心,但事实并非那么容易,而它一定会受到美国的遏制,也自然会受到日本和其他一些国家的抵抗。

  反之,美国保住霸主地位的愿望也未必能实现。逐渐强大的中国宣称要在亚洲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可以想见美国必然会尽力阻止中国权力的扩张。未来的东亚地区,中美两大强国并存,都想建立以自己为核心的区域国际体系。

  或许有第三个选择,就是中国在亚洲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美国则轻微收缩自己在亚洲的布局,这意味着两国都不能独自扮演领导角色,他们需要相互妥协。这些妥协与让步或许会十分艰难,但要知道双方都不让步的后果将十分严峻。对美国来说,将中国视为战略敌人会带来不良后果。中国毕竟十分强大,尤其是在亚洲地区,不过它还没有强大到像美国这样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所以美国如果听凭中国的反对,坚持在亚洲保持霸主地位也是可以实现的。反过来说,中国要将美国视为战略敌人则需要巨大的勇气。

  我其实对中国未来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体并持续发展持乐观态度,但我并不认为它可以强大到与美国——这样一个极端强大的国家对抗。我并不认为美国正在衰落。局势变了,并不是因为美国的衰弱而是因为中国的崛起。美国依然是那个神奇、强大、有力并危险的战略敌人。所以,中国将美国视为战略对手的潜在代价也非常大,这就强有力地推动双方做一笔更划算的交易。

  举个例子,比如我想要以一万美元的价码卖掉我的车,而你想花五千美元购买我的车。对你来说,如果按照我定的价格交易,你就得花超过你愿意支付的钱。而如果按照你的价格交易,实际花掉我愿意支付的代价。而如果我们将价格定在七千五百美元,尽管我比我想要的得到的少,而你花的比你计划的更多,至少我们能做成这笔买卖。如果你真的很想买我的车,其实你所花的七千五百美元帮你获得更多。

  所以,我认为这就是与中美情况类似的一种情形,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想要得到的一切,但是我们可以尽其所能获得更多。这是否可行?当然!这是否划算?你可能对这一方案并不十分满意,但考虑一下谈判破裂没做成这个买卖的更坏的结果!

  在我看来,中美能最终达成协议的唯一原因就是双方都认识到战略劫持对方是多么危险的举动。然而,协议达成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两国都相信对方不会食言,这也是现在美国政策制定者和观察家们所担心的,他们觉得中国并没有真的拿新型大国关系当回事。很多甚至是十分了解中国的美国人都持一个基本观点——中国是美国构建的亚洲秩序网上的一个异类。我对此并不赞同,尽管有很多美国人认为中国处于美国及其盟国构筑的包围圈里,美国目前只是主动放松了控制,但我认为并非如此。中国方面同样存在一种错误的观点,很多中国人认为美国完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如此软弱,他此前已为两国和解谈判做好妥协的准备,一旦直面强大的中国,美国必将全面收缩并撤出亚洲。

  两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士兵笔挺站立,目光冷峻,直视前方,嘴唇紧咬。和这个封面一样引人注目的还有书的名字——两年前,当休•怀特(Hugh White)出版那本《中国抉择:为什么美国应该分享权力》(The China Choice : Why America Should Share Power)时,他的观点听起来让人震惊,也立即在政策圈一石激起千层浪,澳大利亚掀起了一场有关中国的大辩论。

  现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学院担任战略研究教授的怀特在书中认为:美国和中国将不得不坐下来商讨一种分享亚洲权力的办法,如果双方不能达成妥协,将面临爆发毁灭性战争的危险。

  如今看来,怀特对中美对抗的描绘很有先见之明。他告诉记者,一股颠覆性的权力重新分配的浪潮正在席卷亚洲,无论是对中国还是美国,其实都是一个难以应对的局势,他们面对的风险不会轻易减低。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