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国经济如何挣脱流动性陷阱束缚

http://www.CRNTT.com   2014-06-14 11:05:47  


 
  当然,即使作出上述调整,广义货币M2及其增速也不适宜继续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即名义总需求的监测指标)。一方面,将广义货币M2增速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不仅会面临统计口径需作频繁调整的问题,而且在现代金融创新活动日益增多的今天,M2的统计数据已变得极不稳定,用其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将会使货币当局无所适从。例如,受银行理财产品季末到期和季初发行影响,每到季末和季初,中国广义货币存量都会出现大幅波动。另一方面,随着国内金融市场交易量的日益扩大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内金融市场及国际商品和金融市场对中国广义货币M2的分流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其结果会导致它和国内物价指数(CPI)之间的联动关系(包括时滞期限)变得极不稳定。13%的货币供应量调控目标按过去的经验看可能是一个中性的政策目标,但从当前的情况看,它却是一个明显偏紧的政策目标。考虑到大多数发达经济体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已放弃广义货币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转而采用银行间同业利率作为它的替代品,并且在货币政策实践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因此,建议人民银行放弃M2增速调控目标,转而采用银行间同业利率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第三,中国尚缺乏一套综合反映经济部门产能利用率情况的监测指标,或者说缺乏一套反映中国实际总供给变动情况的监测指标。宏观调控本质上是总量调控,即在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通过调控名义总需求,使得经济产出潜能(经济增速)和就业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管理层在做宏观调控时,除需建立一套价格和名义总需求监测指标外,还需建立一套能够综合反映经济部门(主要是工业部门)产能利用率的监测指标。根据国际经验,当工业产能利用率低于82%时,由于存在价格粘性,名义总需求(货币供应量)的扩张将更多地作用在推动产能利用率上升上,而不是作用在推动物价上涨上;而当工业产能利用率上升至82%以上时,名义总需求的扩张将更多地作用在推动物价上涨上(名义总需求的扩张张力突破价格粘性),而不是作用在推动产能利用率上升上。因此,工业部门的产能利用率数据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宏观调控参考数据。中国直到2006年才开始开展对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数据进行统计,但由于调查样本仅包含6万多家国有和国有控股大型企业,因此,目前的统计数据尚不能真实反映整个工业部门的产能利用率情况,这也是为什么国家统计局至今都未对外公布这一数据的原因之所在。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人士披露的2013年中国6万多家大型国有工业企业的产能利用率统计数据(大约78.6%)推算,去年整个工业部门的产能利用率可能不足77%,个别行业的产能利用率甚至不足70%。而国际上工业部门的产能利用率中性值大约为82%。考虑到去年整个工业部门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7%,由此推算,2013年管理层只须对当年“偏紧”的货币政策作适当调整,将工业部门的产能利用率由77%以下水平回调至80%~82%的水平(提高3~5个百分点),或者说,将名义总需求由偏紧回调至中性状态(并非出台大规模的货币刺激政策),仅此一项,就可使当年经济增速提高1.1~1.5个百分点。如果再考虑到工业部门产能利用率上升对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提振作用,可以断言,目前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水平当在9%以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几乎所有商品都可实现市场化供给,唯独货币这种特殊商品的供给必须依靠货币当局的货币供给“计划”来实现。这意味着在信用货币体制下,各国的名义总需求是由政府(货币当局)按照计划经济的逻辑来调节的。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欧美国家也需要政府参与宏观经济管理的原因之所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