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不能以“微刺激”替代经济结构性大调整

http://www.CRNTT.com   2014-05-14 08:46:16  


  中评社北京5月14日讯/今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率继续下行,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类“微刺激”政策密集出台。上海证券报发表知名经济学家赵晓、经济学博士陈金保文章分析,在当下的经济大局下,新一轮“微刺激”政策的效果会如何?

  文章指出,当前各地的那些“微刺激”政策具有以下五个特点:第一,除小微企业税收激励政策外,绝大部分政策仍着重于从短期增加投资需求的角度而不是从长期改善供给的角度来刺激经济增长,政策还是沿袭了一贯的凯恩斯逆经济周期救市思路。第二,还是忘不了打房地产市场的主意。眼下各地楼市刚刚出现理性回归迹象,一些地方政府就表现得比开发商还猴急,南宁、铜陵、宁波、无锡、天津等城市按捺不住地出手救市已经惹得其他城市蠢蠢欲动,其放松调控以保GDP和保政府收入的政策意图已一览无余。第三,日益加大的刺激力度和各种救市政策的叠加效果,正在悄然把“微刺激”演化为“强刺激”。比如,铁路建设投资在不到四个月时间里已第三次调增,预计今年全年投资总额将超过8000亿元,而在2009年的4万亿安排中,铁路投资是7000亿元。第四,绝大部分投资仍然是政府在一手主导。不管是投资于港口、铁路、电站,还是投资于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虽然各地政府也在力邀民企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造,但由于受制于投资金额巨大、盈利能力有限、民企话语权缺失等诸多因素,看趋势到头来还是会以政府投资为主。第五,烧钱促增长仍存可能。央行日前发布的《2014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提出“保持定力,主动作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主动作为”到底包含了哪些具体举措仍有待后续关注。

  各地方政府之所以会把“微刺激”视同于“保增长”,还是因为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他们认为中国经济当前的疲软是因外部环境恶化引发的暂时性消费不足和需求不足,因此增速下滑是短暂的,所以此时加大投资类的刺激政策帮助经济度过难关是十分必要的和正确的。其实,需求不足只是表象,而中国经济本身存在结构性矛盾,即供给乏力和供给失衡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君不见,一方面,大量高端产品需要进口,大量公共服务(比如教育、医疗、养老)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大量诸如钢铁、水泥、建材等粗放型产品产能严重过剩,库存多得都不知道卖给谁。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