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经济:均衡式改革是转型发展主旋律

http://www.CRNTT.com   2013-12-08 10:21:25  


 
  这种均衡必然是社会阶层均衡。通过均衡式改革,就是要给予中产阶层、弱势阶层更多利益,由此推进社会达到一种“橄榄形”的和谐关系。

  这种均衡必然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均衡。承认区域之间在自然条件、文化、发展能力等方面,以及城乡之间在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但不能因此就通过牺牲弱势区域(农村)的利益,换取强势地区(城市)的改革发展,均衡式改革必须在区域、城乡之间寻求利益的共同点和平衡点。

  当今中国的改革已经成为世界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中国改革,必须把它放在全球范围内思量,既要考虑对国内影响,又要评估对国际的影响,更要考虑应对国际反应的举措。均衡式改革,还要强化改革与开放的一致性,既充分挖掘内力,又积极借助外力,既有效兼顾诸多国际重大利益关系,又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强调均衡式改革,就是在有效平衡各方面利益的基础上,增强改革的协调性、同步性、包容性、可持续性,让改革继续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均衡式改革需要强大的改革能力作支撑

  文章指出,均衡不会自动生成。社会发展遵循的重要法则之一遏制领先法认为:在转变时期最能适应和最成功的社会往往在适应新变化方面也是最困难的。前三十年中国改革的历程从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中国当今改革深层推进的“瓶颈”。个中原由,既有既得利益的阻挠,也有改革思维的惯性—习惯于沿用以前的成功经验。推进均衡式改革,既要破除既得利益的干扰,也要破除对原有改革模式的膜拜,改革需要创新,需要提升驾驭改革的能力。

  要提高统筹谋划的能力。与渐进式改革是在黑暗中摸索不同,均衡式改革的方向是明确的。因此,必须加强改革总体设计,制定改革路线图,细化时间节点任务表,明确利益格局调整路径。

  推进均衡式改革要打好组合拳

  文章认为,当前,中国转型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矛盾,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等诸多问题都交织在一起,搞任何一项改革都将是“牵一发而动全局”。因此,推进均衡式改革,有效调和各方利益博弈,关键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打好改革组合拳,掌握好平衡。

  一要搞好动力源改革。当前中国转型发展的主病症是增长动力减退。尽管动力主要来源工业化、城镇化的潜力和空间很大,但由于城乡二元分割没有彻底打破,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受阻;科教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现象仍然突出,人力资源提升缓慢,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基础设施欠账较大,特别是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现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要为转型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就必须提升要素质量,强化市场竞争,提高市场配置能力。为此,在新一轮改革中,首先要加快推进与动力提升有关的教育、土地、户籍制度、价格、国有企业等改革,形成持续动力的有效生成机制。增长动力的核心是人,要优先推进教育改革,均衡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发展,强化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使教育作为新一轮发展的“发动机”。

  二要搞好民生改革。民生建设滞后、社会保障不足是中国改革三十年凸显出来的一个难题。实践表明,许多新兴经济体在向效率驱动转型中,由于不能够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不重视民生建设,最终都掉到中等收入陷阱。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各种民生危机和风险正在加剧聚集和叠加,因此,在新一轮改革中,必须更加重视民生领域改革。这既是有效消减动力领域、调控领域改革带给民生领域的冲击,维护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也是改善民生质量,促进效率提升的必然抉择。

  三十年来,渐进式改革引领了中国经济腾飞;未来三十年,均衡式改革将是改革的重要途径。只有把握利益均衡的关键点,正确分析利益冲突,寻找利益均衡优化机制,就一定可以有效掌控改革局面,把改革引向深入,不断推动中国向前发展。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