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炮击渔船 俄罗斯为何总霸气外露

http://www.CRNTT.com   2012-07-30 09:27:40  


 
  先天与后天一起编织出霸气的“帝国情结”

  “帝国意识”是俄罗斯民族最根深蒂固的政治文化心理。这种意识就是源出于东正教的“救世意识”。拯救世界各民族的宗教使命感,成为点燃俄罗斯“帝国意识”的一个火种。而1240年蒙古人征服了俄罗斯大部分国土,建立了金帐汗国,从此开始了长达240年的蒙古统治时期。蒙古人长达两个半世纪的统治强化了俄罗斯人的“帝国意识”,它为俄罗斯带来了民族融合的习俗,并提供了专制体制的模式,从而推动了俄罗斯帝国的形成。

  沙俄正是在“帝国意识”的支撑下,不断地对外扩张。统计显示从1700年到1870年的170年间,俄国共进行了38场战争,其中有106年时间是处于战争中。“救世主情结”也坚定了前苏联输出革命,进行红色扩张的决心。社会主义在前苏联取得成功后,俄罗斯人便有了文化上的优越感。他们认为社会主义思想是西方文化的最新成果,要输送全世界、拯救全世界。如果从15世纪算起到20世纪80年代,这个国家则进行了共计46场战争,其中只有3场是自卫性的。

  不断进行的战争,自然加深了俄罗斯人的“尚武”意识,当然,更加深了那份“帝国”的自豪感。而历史上,和中国的“学而优则仕”不同,俄推崇的是“军而优则仕”,文官的地位相对卑微。(参考:郭小丽,《中俄文化精神中的崇文与尚武》)
 
霸气外露的现实 
 
  “帝国”的衰落刺痛人心,国民希冀用霸气显“自尊”

  上个世纪80年代,前苏联先是败走阿富汗,接踵而至的是国家崩溃。整个90年代对俄罗斯人来说又是“痛苦的十年”。俄罗斯人对此难以忘怀。对普京这一代已成为领导精英的俄罗斯人而言,他们从小被告知祖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正当他们处于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时,却亲眼目睹祖国走向没落。不止像硬汉普京这样的人会觉得满腹委屈,那些灵活的年轻人(如梅德韦杰夫)也感同身受。这也难怪俄罗斯如此希望赢得尊重、渴望平等甚至是“复仇”。同时,苏联解体后,昔日辉煌的帝国时代虽然落幕了,但“帝国情结”依旧延续。1994年,俄罗斯曾对专家学者进行过一项民意调查,题目是“什么思想可以成为俄罗斯整体的价值观”,结果持“俄罗斯精神复兴思想”的占到了35%的绝对优势。而早在1993年12月的选举中,鼓吹极端民族主义立场的日里诺夫斯基已经异军突起,获得22.7%的选票而高居各党之首。即便在今天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俄罗斯年轻人,虽向往发达国家的生活,但在其潜意识里依然认为只有俄罗斯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

  俄罗斯重新掀起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也是一个佐证。2008年左右,一个叫做“俄罗斯之名”的州级电视访谈节目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投票显示16%的俄罗斯人将斯大林作为他们的偶像,54%的人高度评价他的领导能力,而不喜欢他的人则从2001年的18%减少到13%。在俄罗斯中层官僚和警官中尤其如此。他们把他的画像挂在办公室里,或者戴着表盘上有斯大林头像的手表。…

  也就不难理解俄罗斯为何在2007年要在北冰洋的海底插上一面钛合金国旗,俄罗斯传媒都大篇幅报道了这项消息,很多俄罗斯人都认为这是国家的骄傲,而媒体分析这是俄罗斯想要藉此宣示对北极大片地区的主权(尽管受到美国、加拿大的讥讽)。也不难理解俄罗斯为何在2008年的时候与格鲁吉亚发生军事冲突,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就说,西方世界不能对类似事件(指科索沃独立)采用双重标准。此前,俄罗斯在北约东扩中步步退让,被压得喘不过气。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