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腐败零容忍是不可触碰的社会底线

http://www.CRNTT.com   2012-05-31 11:42:12  


  中评社北京5月31日讯/21世纪经济报道今天登载文章“腐败零容忍是不可触碰的社会底线”指出:对腐败的零容忍是不可逾越的社会底线,如把反腐曲解为探寻民众可容忍底线,无疑是对腐败的纵容,因为民众对腐败的底线是零容忍;同时要求媒体减少对腐败等社会负面的信息传导,则是一种掩耳盗铃的做法。

  近日,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被开除党籍,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重庆能源投资集团原董事长侯行知父子受贿案等,再度暴露出腐败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破坏力。其中值得所思的是,最近社会上出现了部分对腐败的麻痹声音,如腐败在任何国家都无法根治,关键要控制到民众允许的程度,还质疑媒体对腐败等社会负面报道等。

  坦白说,对腐败的零容忍是不可逾越的社会底线,尽管社会对腐败的零容忍本身并不会有效减轻腐败行为。然而,当前这些观点和声音尽管带有尊重现实理性的“务实”色彩,但却渲染着一种对现实的妥协,且这种妥协无形中封堵了反腐倡廉的关键通道。如把反腐曲解为探寻民众可容忍底线,无疑是对腐败的纵容,因为民众对腐败的底线是零容忍;同时要求媒体减少对腐败等社会负面的信息传导,则是一种掩耳盗铃的做法。

  且不说数字化信息爆炸时代大幅降低了民众的信息搜寻成本,靠选择性传播已不太可能,至于减少社会负面信息本身恰降低了对腐败的威慑力和腐败成本,令反腐倡廉陷入尴尬。何况,近年来反腐成效显着,恰源自数字技术等极大地降低了信息非对称性,使部分腐败行为无处遁身,很多腐败行为都是网络揭发被发现的。

  表观之,腐败是一种侵犯私权和侵蚀公信力的权力寻租现象,而实质上腐败是一种公权失范问题。这种公权失范主要表现在,现行制度赋予了公权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这种具有资源配置功能的公权,在公职人员与生俱来的自利诉求下,最终不可避免地被经济社会赋以市场租值,同时现行制度在机制设计上存在激励不相容性,即缺乏有效的权力制衡、程序和信息公开等硬约束,降低了公职人员以权谋私的发现成本。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