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少年班”回潮的根源

http://www.CRNTT.com   2012-01-04 14:22:30  


西安交大少年班学生在热烈讨论。记者 郝 娜 摄
学生就课文内容在课堂上自编短剧,即兴表演。记者 郝 娜 摄 
  中评社北京1月4日讯/1月1日,全国约1800名应届初中毕业生参加西安交大2012年少年班的初试,参加考试的人数是最终招收学生数的十多倍。20多年来一直备受质疑的“少年班”为何会回流?上海东方早报今天登载教育学者、上海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的文章《“少年班”回潮的根源》,对此进行了分析: 

  1月1日,全国约1800名应届初中毕业生参加西安交大2012年少年班的初试,参加考试的人数是最终招收学生数的十多倍。

  据悉,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最早有13所高校可以招收少年班,现在只剩3所,能达到规模招生的,只剩下中国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20多年来,少年班的招生一直备受质疑,不过,当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对于现行的高考模式感到失望时,少年班成为新的救星。

  “少年班”从当初的“火爆”转冷,再到现在似乎又要变得“火爆”,令人感慨。究其原因,是以培养少年拔尖人才为办学目标的“少年班”,与我国其他学校教育一样,一直没有探索出真正的个性化教育之路。

  “少年班”在办学中似乎是有“个性”的。很多孩子都是一路跳级,跨进“少年班”的,可是,当这些孩子汇聚在一起时,学校是否对其进行了个性化教育?比如,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实行导师制,配备导师,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和服务体系,关心每个个体的身心健康?

  以此观察“少年班”,不难发现,目前的“少年班”距离个性化教育尚远。学生还是被要求学相同的课程,也没有导师制,最多班主任多关心一下;至于心理咨询和服务,其他大学生有怎样的待遇,他们也是怎样的待遇。也于是,出现在公众视野的“少年班”,负面新闻并不少,最主要的是学生心智不成熟,存在比较多的心理问题。在没有“少年班”,有少年大学生的大学,少年大学生也有类似问题。

  但其实,这更多不是少年大学生的问题,而是大学教育根本没有个性教育的问题:选修课比重极少,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空间;连博士生、硕士生都无法经常见到导师,更别提在本科中推行导师制;学校多的是行政机构人员,心理咨询人员少得可怜。如果大学教育能关注每个个体,给予个体自主选择课程、选择老师的空间,推出本科导师制,对每个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咨询,这些少年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的情况可能完全不一样。

  在一个重视个性教育,给每个个体自主发展空间的教育环境中,是不需要“少年班”的。而“少年班”的出发,又不幸地把一些个性突出的孩子纳入另一个设定的成才模式。这就是“少年班”命运轮回的根源。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