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当阿根廷队回到家乡 | |
http://www.CRNTT.com 2010-07-11 07:46:43 |
新闻链接: 阿根廷不值得哭泣 2010年07月05日15:30体坛周报 作者:颜强 专栏作家 一群不世出的天才,团结在一个被认为是上帝的人麾下,去追求一个伟大的梦想。阿根廷,几乎具备了世界杯足球所需要的一切元素:才华、浪漫、激情、团结和“上帝的旨意”。 然而这一场完败于德国的比赛,让阿根廷的梦想彻底破灭。破灭之深,或许会让阿根廷人对筹划世界杯的整体架构产生怀疑。一颗不堪回首的种子,已经在这些天才们心中种下。他们依然具备卷土重来的条件,因为天才们还年轻,只是组合天才的方式,必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马拉多纳斑白的胡须,在这一夜终显苍老。世界杯赛场将告别这个传奇人物,他还会回来,但只可能在看台上。当马拉多纳不断告诉天才们,上帝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上帝也希望我们夺冠,现实却如此残酷冰冷地击碎他的誓言时,世界杯将失去一颗最大的明星。马拉多纳或许真相信会有灵魂附体的时候,然而当阿根廷最需要他扮演上帝角色的时候,他陷入了迷失。在球场上他是上帝,走下球场,从16年前那届世界杯开始,他只是马拉多纳。 天佑阿根廷的说法,不知道马拉多纳给他的队员们讲述过多少次,但在这样一场完败之后,估计不会再有人相信这种充满着神秘主义的心理暗示。用功利足球或者防守反击来委过于德国人,会是对这场比赛最大的误解和扭曲,因为德国人的胜利是充满说服力的,他们用青春的激情、高度的自信和提升了的个人技术,融入到了既有的锐利、顽强和严谨战术中。德国的胜利,联系起他们上一场大破英格兰,是现代足球一种集大成的胜利。 德国的学习能力尤其令人敬佩。4个月前在柏林,德国完败给阿根廷,虽然只输了一个球,可是在场面上德国无机可乘。难以想象如此短的时间内,并且是在领袖巴拉克缺席的情况下,德国能实现如此明显的突破。在和阿根廷赛前,施魏因斯泰格的讲述是,过去6周时间,德国队完全是用一种俱乐部训练方式来备战世界杯。“勒夫早就设计好了这支球队需要执行的各种战术,包括每个球员拿球的位置、突破的方向、传球路径以及其他球员配合的跑动路线。我们每天都在一遍又一遍地练习,逐渐让这些新的战术成为本能……” 用俱乐部的方式来管理和培训国家队,哪怕只有6周时间,勒夫取得的成效仍令人刮目相看。阿根廷有更多天才,马拉多纳也成功地为球队营造出了和谐的氛围,只是做到这些仍然不够。世界杯对列强提出的要求,已经远远高于24年前和16年前,有天才、有和谐团队、有高昂士气,并不能保证你就是被上天保佑的那支球队。 当现代足球进入职业时代,当商业化手段以各种方式不断渗透入以世界杯为代表的国际足球领域,职业俱乐部的经营方式,不论从备战、组队、训练还是临场指挥,都成了世界杯成绩保证的原则,这甚至可以被理解为在竞技意义上世界杯向职业足球的低头。穆里尼奥说,他刚夺取的欧洲冠军杯,就足球质量而言,要高于世界杯,此言虽然狂妄,却也有些职业足球一统天下的道理。德国的胜利,依托于一个欧洲最健康的联赛,成长在一个十年前就开始革故鼎新、加强青少年培训的足球沃土,更有一整套从克林斯曼+勒夫时代就延续下来的国家队俱乐部管理模式。这些看上去一点都不浪漫,也缺乏个体星光色彩的元素,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世界杯的成败。 半场开始后,马拉多纳在场边一筹莫展。此刻哪怕他真是灵魂附体,也难有良策来解困危局。阿根廷的失败,不是命中注定,却有着其失败的原因。天才的鼓动、天才的激情,敌不过经年累月的科学管理和培育。阿根廷惨败,残酷遗憾,却并不冤屈悲情。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