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大陆在发展 两岸有很多对话新起点

http://www.CRNTT.com   2009-07-13 12:15:13  


两岸有很多互动交流的新起点
  中评社台北7月13日讯/天津南开大学传播系台籍讲师李政亮今天在《联合报》登出文章“另类两岸对话起点…”作者表示:“随着大陆经济的崛起,不仅迈向现代化的北京、上海已进入台湾中产阶级的视野中,甚至成为竞争焦虑的来源。在这种现代化想像下的两岸关系外,还能有些什么可能性?别忘了,尽管两岸在政治、制度乃至社会组织方式有差异,不过,强调竞争力、拚经济却是有志一同。也别忘了,现代化乃至新自由主义在两岸都是官方意识形态,两岸也都有不同的批判声音,从发展至上主义、农村问题、媒体问题到大学机制运作的讨论等。”作者认为“这些是另类两岸关系的对话起点。”文章内容如下:
 
  对于崛起中的中国,台湾政党系谱的一端不愿面对,反应慢半拍;同样地,另外一端尽管洞烛机先,不过,经贸资金流动几乎就是两岸交流的代名词。在既有政党政治的两岸关系之外,我们是否还存在另类的“中国观”?

  近三十年来,文化风景乃至思潮的变迁,在全球与本地资本以及“国家”政策作用下掀起一波波的变化。一九八○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是文化热的年代,九二、九三年的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以及全面市场化。伴随市场化而来的是更多的台港流行歌曲、卡拉OK等消费文化。也在这样的情境中,九三、九四年爆发“人文精神论争”,主轴只有一个:在商业大潮来袭、消费文化兴起之际,知识份子如何自处?

  紧随市场化政策,知识份子也出现分化。有人以政府幕僚或建言者的姿态发言;在他们眼中,市场化是大势所趋,整个社会结构应当遵循自由竞争的逻辑。另一个群体则坚持知识份子的批判视角,对市场化以来资源分配公平问题提出质疑。知识份子们的不同看法也就成为九七、九八年新自由主义与新左派的论辩背景。这场论辩之后,几乎再无重要的思潮论争。新自由主义的全面获胜或许已是无须言说的事实。

  步入千禧年以来,在“与国际接轨”的口号下,全球资本与本地资本共同构筑了一幕幕城市神话,房地产、股市成为全民运动。曾被视为最后一波暴利产业的媒体,也引燃一波波热潮,选秀节目的出现、百家讲坛带出的“学术明星”、投资动辄上亿人民币的电影大片、伴随中国崛起而来的电视历史剧与怀旧热…。

  学术机制方面,从北大改革方案,到鼓励教师投稿SSCI或以CSSCI论文篇数作为评鉴基准等,都是新自由主义运作逻辑的再现。

  在新自由主义主宰的年代里,民族主义也以新的姿态出现。二○○八年在中国崛起氛围中举办的北京奥运,是重要的历史转捩点。所谓的中国崛起,不在惊人的消费能力或工厂产品,而在有能力向世界展现中国。

  前述是大陆发展的简史。但,这对台湾意味着什么?

  随着大陆经济的崛起,不仅迈向现代化的北京、上海已进入台湾中产阶级的视野中,甚至成为竞争焦虑的来源。在这种现代化想像下的两岸关系外,还能有些什么可能性?别忘了,尽管两岸在政治、制度乃至社会组织方式有差异,不过,强调竞争力、拚经济却是有志一同。也别忘了,现代化乃至新自由主义在两岸都是官方意识形态,两岸也都有不同的批判声音,从发展至上主义、农村问题、媒体问题到大学机制运作的讨论等。

  这些是另类两岸关系的对话起点。大陆的思潮变化与论争可以成为台湾的参照系之一,台湾的社会运动实践经验也可以成为大陆的参照系之一。在一个新自由主义主宰的年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