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美国模式既非完美,也非邪恶

http://www.CRNTT.com   2009-01-23 10:29:18  


 
  其中富有戏剧性的场景是,在格林斯潘发出“非理性繁荣”的警告之后,美国资本市场的综合指数仍然强劲上升了100%以上,格老执掌美联储期间,是美国历史上广义货币M3增长最快的阶段,也是对金融衍生产品监管松懈和货币政策最宽松的阶段。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实体经济被浸泡在泛滥的美元之中。

  其继任者伯南克对美元霸权同样具有清晰的认知,例如伯南克著名的“直升机理论”,按照该理论,要刺激美国经济强劲增长,只需要驾驶直升机,从飞机上往下抛洒美元就可以了。甚至在次贷危机初期,伯南克都坚信美国能够应付,伯南克提醒国际社会,“别忘了美国拥有一项关键的技术,那就是印刷术!”利用二战之后,美元直接取代了黄金的特权地位,美元霸权在全球最终确立幷被反复滥用,几乎是二战之后历次全球性金融动荡的根源。每一次危机中美元资产的灰飞烟灭,都是美国对其国际债务的自动豁免。

  美国模式的特征之二,是美元本位取代金本位之后,国际储备体系日益依赖外汇,尤其是美元储备。

  如果各国不是处于自给自足的经济孤立状态,那么自会有一些国家有国际收支的盈余而另一些国家则有赤字。但这种不平衡是有节制的,因为作为国际支付和储备手段的黄金或者IMF的特别提款权是有限的。但美元是国别信用货币,作为国际计价、支付、结算和储备货币时,整个国际储备体系迅速地美元化。

  目前除了美国和欧元区的央行可能各持有近万吨的黄金储备外,IMF所发行的SDR在国际储备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到不足5%,而美元在各国外汇储备中,则上升到超过80%的程度。整个储备体系的美元化,幷不是国际收支盈余国所乐意见到和接受的,但却是一个无奈和被迫接受的事实。

  它带来了两大结果,一是国际贸易沦落为巨大而不公平的赊销体系,美国消费者的过度消费最终转化为国际收支顺差国对美国持有的巨额国债;二是国际投资沦落为危险的利益输送渠道,新兴市场国家吸收了高成本的FDI,而美国则用低成本的国债吸收了全球净储蓄。储备体系的美元化,使得美国的消费膨胀既不需要即时付款,也使得美国能够动用大部分全球净储蓄用于“新经济”等创新的昂贵成本,国际储备体系建立在美国国债以及其他高等级债这些“白条”的基础之上。

  美国模式的特征之三,是美国双赤字的不断扩大,和跨国公司隐藏利益的渠道日渐复杂。

  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储备体系的美元化,同时也就意味着美国不需要立即弥补其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双赤字”最终凭藉向国际投资者兜售美元资产,获得了巨额资本回流。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的经常账户和财政收支没有任何一年不处于赤字状态,美国2008年经常账户赤字和财政赤字均超过GDP的5%,达到了相当危险的程度。这说明美国政府和居民都在寅吃卯粮,幷且长期不予弥补。保尔森的抱怨和事实恰恰相反,不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净储蓄导致了次贷危机,恰恰相反,如果不是美元霸权和储备体系美元化,美国就不可能具备无度地境外滥发美元及美元资产、动用全球净储蓄去长期支撑“双赤字”的能力。或者说,美国政府没有珍惜全球净储蓄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宝贵的结构调整的机会,却一直拖延到错失良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