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寻找张之洞:文革墓穴被挖尸骨命运多舛

http://www.CRNTT.com   2009-01-04 11:07:48  


张之洞(1837~1909),清朝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
2007年,张之洞的遗骨被找到。左二即为当年的埋骨人张执信。李丙杰摄
  中评社北京1月4日讯/《北京日报》日前载文《寻找张之洞:晚清名臣墓穴被挖 尸骨命运多舛》,文章通过张之洞的四次葬礼,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对所谓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疯狂破坏,折射出中国上世纪以来的历史沧桑及传统文化几经沉浮的际遇。全文如下: 
 
  1909年10月4日,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溘然辞世,身后留下一个风雨飘摇的晚清王朝。

  99年后,2008年10月4日,河北省南皮县,一片被冬小麦和棉花包围的农田里,举行了一个特别的葬礼。在“文革”中被掘出并一度失踪的张之洞遗骨被重新安葬在他最初下葬的地方。这是张之洞的第四次葬礼。

  常言道,盖棺定论。尽管张之洞生前便是毁誉参半,人们还是不会想到,在他身后的百年间,不但对他的评价大起大落,就连他的尸骨也难以逃脱历史风潮的侵扰。

  是谁在1966年掘了张之洞墓?在消失了41年后,他的尸骨又是如何被找到的?在张之洞的故乡,有一群人一直在寻找张之洞。

  国运尽,老臣逝

  说起张之洞,许多人记忆中与之对应的地理位置是武汉。然而,历史上那个身材矮小、胸前飘洒着雪白长髯的湖广总督(《清史稿.张之洞传》上形容张“短身巨髯,风仪整峻”),其实是地道的北方人。他的家在河北南皮。有人甚至直呼他为“张南皮”。

  南皮县在今天的沧州。明永乐年间,朝廷迁移山西人口充实畿辅及川、陕、湖广等地。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大移民。直到今天,民间仍流传着“要问祖先来何处,洪洞城北大槐树”的寻根谣。在这茫茫人流之中便有张之洞的先祖。张氏家庭迁移至直隶漷县,后又移居南皮安家,于东门印子头置产立业。此后的600年里,“东门张氏”在这里繁衍生息。直到今天,张姓在南皮仍然是大姓,族人众多。

  1909年10月4日,位于北京什刹海畔白米斜街的张府,垂垂老矣的张之洞,在“国步维艰,外患日棘,民穷财尽”的悲凉感叹中,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结束了劳累的人生,也挥别了那个他为之殚精竭虑却始终难以摆脱危局的风雨王朝。仅仅两年前,这位久任疆寄的地方大吏刚以七十岁高龄进京迈入朝廷中枢,试图力挽危局。

  张之洞去世两天后,清廷即颁布上谕,称赞他“公忠体国,廉政无私”、“提倡新政,利国便民”……赐谥号“文襄”。张之洞是个清官,且又“爱才好客”,做了数十年的封疆大吏,到死,“家不增一亩”(《清史稿.张之洞传》)。清廷赏银三千两治丧,张的亲朋和门生也热心筹措。当月,长子张权等即奉灵柩回家乡南皮,准备墓碑、墓志铭、石相生等下葬所用事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