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转危为机 建设美好中国社会 | |
http://www.CRNTT.com 2008-12-02 16:19:15 |
金融和经济危机席卷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各种举措,显示出拯救经济的信心,尽管对很多人来说,实际上幷不知道明天会是怎么样。 中国人经常认为危机也是机会,这幷不假。历史地看,自近代以来,重大的制度创新都是在危机和压力下得以实现的。有人说,中国是个危机驱动的社会,这是有些道理的。 笔者认为,目前的危机,如果应付得好,的确可以成为千载难逢的国家制度建设的好机会。坏事变好事,危机可能成为一个美好未来的前奏。 四万亿向何处去 和世界上很多其他政府一样,中国政府也果断地推出了一系列应付危机的方法。中央政府出台一个高达4万亿人民币的经济刺激计划,这已经令世界刮目相看了。之后,各地方政府更是野心勃勃,到目前为止已经出台了10多万亿的刺激经济的计划。上下努力,这不仅仅表明了中国政府的决心,更表明了各级政府的实际能力。 但关键的问题是,这4万亿向何处去?10多万亿向何处去?很显然,有关方面需要思考的问题不仅仅是要应付危机,更重要的是要借此提升国家制度。 从发表的信息看,中央政府的4万亿投资基本上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像铁路建设、飞机场建设等项目。这里面有些项目早已经确定,只是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压下来。现在,这些项目又开始启动。另一个就是民生经济部门包括医疗改革、社会保障和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为了应付金融危机所能产生的负面效应,这些投资都非常有必要。但从经验看,令人担忧的是,各级政府很可能会大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大量的公共工程,如果没有完善的监督制度,将会导致大面积腐败。中央政府要分钱,各省都有份。中央政府怎么去监督呢? 大面积的额监督基本上没有可能性,腐败不可避免。在任何国家,公共工程都是最容易产生腐败的地方。在西方,地方政府还会受到法律、媒体、议会等的监督,但是在中国基本上没有任何监督的机制。很多地方政府拿了钱以后就算了。它上报的东西可能完全和中央政府的要求不一样。 推行4万亿的初衷就是为了拉动内需以应对全球经济危机。但是,进行公共投资、基础设施投资能不能拉动内需?没有人可以把这个理想化。 为了经济发展,政府进行公共设施建设当然很重要,尤其是在那些非常落后的地区。但是,很难说这一定能够拉动内需。公共投资可以解决一些就业问题,也可以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一些基础,但不一定能够拉动内需。 中国要真正拉动内需就要把现在的非消费型社会变成消费型社会。怎么来转变?中国没有一个消费社会所需要的制度性基础。如果把4万亿或者更多的钱用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医疗改革、教育改革,这才是真正的为消费社会建立制度基础。 很显然,这些也属于基本国家制度的东西,是国家长久治安的保障。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