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中评月刊:台湾“厌世代”的现实困境与破解

http://www.CRNTT.com   2024-12-01 00:00:41  


 
  4.厌自己:自我倦怠

  比起抱怨生活工作,“厌世代”年轻人更经常“厌”的,还是不够强大的自己。他们从小被教育只要把书读好、努力考上名校和有“钱途”的科系,之后的人生就能一路顺遂。然而,当厌世青年毕业后才发现,大环境不景气,工作再怎么努力,也难逃“低薪”困境。僵化的薪资结构、居高不下的房价,使得年轻人难以积攒存款。他们对现实社会感到不满和失望,对未来感到迷茫和不安。因此,开始选择逃避现实,沉浸在网络世界中,通过社交媒体来寻找虚拟社交的满足感。当年轻世代埋入网络世界时,世代间的差距更加拉大。父母辈始终对此带有一种负面的刻板印象,年轻人们只能抱团取暖,凭藉各种手段纾解这些情绪,“厌世文化”就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

  从2017年开始,“厌世”等词汇持续在台湾网络发酵。“厌世哲学家”“厌世动物园”“消极男子”等充满厌世风格的图文网络作家兴起,其著作散播着幽默诙谐却又愤世嫉恶、倦世的“负能量”词语,受到“厌世代”年轻人的喜爱。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心好累”“人生好难”“想躺平”等声音。对于现实状态的无力改变,催生着这种文化的蓬勃发展。2020年末又出现进阶版的“我就烂”,成为当下台湾年轻人不时挂在嘴边的流行语。这些“负能量”语录将年轻人压抑许久的厌世想法表达出来,是当代青年对于人生的无望与无奈的真实写照,引起许多年轻人的共鸣。因此,“厌世”是青年群体面临社会压力时宣泄苦闷、表达不满的一种方式,而自嘲式幽默则是“厌世代”群体的重要特色。

  综合上述,“厌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表层特质是对生活和工作充满倦怠,不想努力,只想躺平,是一种以“低欲望”为媒介表征,以“自嘲”的话语姿态寻求自我解压的生活群体。但自嘲的背后是对渴望成功的口是心非,不是真的不想追求,而是抱有希望但是求不得,一种价值与行动失调后产生的心理状态,形成无力改变现状的妥协,最后这种痛苦焦虑以“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的自嘲形式体现出来。这背后反映了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迁,也揭示了他们在面对现实挑战时的复杂心态。

  三、“厌世代”的现实困境

  “厌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可视为青年群体焦虑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从结构性视角对“厌世”成因进行审视,包括青年贫困化、世代鸿沟产生的阶级固化和社会转型期的心态失衡,这些因素都塑造了时下的青年厌世潮。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