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智库:美台在合作强化后备战力

http://www.CRNTT.com   2022-09-10 00:08:34  


 
  此次,“全民防卫动员署”正式升格后,首任署长由白捷隆中将担任,副署长二人,其中一人兼执行长,全署设有人力动员处、物力动员处、动员管理处、动员综合处及主计室,负责台军军事动员政策、协助“行政院”与所属机关(构)、直辖巿、县(市)政府全民防卫动员政策、全民防卫动员演训、后备部队编组、选充、召集、训练与动员整备、后备军人管理、服务与动员管理信息系统政策、军需物资、军事运输、军需工业动员政策,以及其他有关全民防卫动员及军事动员业务之整备事项之规划、督导及执行②。

  “全民防卫动员署”具有三大任务:第一,持续精进教召训练,提升后备部队的战力。2022年开始,教召训练将由5到7天,试行改为每次14天,并且增加训练行军宿营、战伤急救等科目。估计每年约15000名后备军人受训。为使后续教召训练持续精进,防务部门将于当年第四季开展成效检讨。

  第二,建立跨部会合作机制,确实整合全民总力。各地的人力物力动员、战略物资储备,是防卫固守的关键。同时肩负物力动员和军事动员的两大工作。改制前,物力动员是全动室的职责,军事动员则属于后备指挥部范畴,现在两大业务合并由“全民防卫动员署”统筹。防务部门和各部会、各县市密切联系,建立跨部会协调合作机制,确实掌握在灾时战时都能够运用民力物力。

  第三,适时修订动员计划,让各项计划更为周延。目前,“全民防卫动员署”根据“动员纲领”,已经依分类计划和执行主管机关,召开跨部会研讨会议,拟定动员计划。“全民防卫动员署”协助直辖巿、县(市)政府全民防卫动员、演训,军用物资、军事运输与军需工业动员政策规划及执行方面,依据“国防”需求审视动员计划,各部会和县(市),一起配合提升动员能力。

  依照“全民防卫动员署”的规划,物力动员应优先于军事动员,台湾地区基础建设及岛内物资的具体调查,比战时的军事动员应更早进行部署。在战事爆发前,在平时就详尽落实各种民间调查与统计,也就是所谓的“全民总力”。全民总力的动员调查的内容包罗万象,内容涵盖各项防空避难、战灾物质等等,例如,全台适合储藏粮食物资的地点,伤患临时救治的地点,甚至是大量尸体放置的地点。全台加油站有2900多个,目前都是由台经济部门能源署统计,“全民防卫动员署”负责把这些资料变成各作战区的必要调查。全台湾各加油站的地理位置与分布空间等资料都要汇整交由各作战区运用,以便用于战时的紧急油料补给。

  二、民进党当局推动后备战力改革因应美战力无效的批评

  台湾社会少子化现象日渐严重,再加上民进党当局大幅削减军公教警人员退休金,愿意从军的人员减少,使得兵源短缺现象突出。根据台湾地区防务部门统计,由征兵制转型为专业的募兵制后,截至2019年,列管后备军人达230万多人,其中退伍8年内的精壮人力约有77万多人。不过,所谓的百万雄兵的战力却遭美国批评为“虚有其表”、甚至“无效战力”,并立法研拟协助台湾地区提升整体战力,尤其是后备军力。2020年2月15日,美国《外交政策》网站刊发题为《台湾的军事是个空壳子》(Taiwan’s Military Is a Hollow Shell③)的报告,报告指出,近十年来美国国防部通过“永平”和“永靖”专案持续评估台湾地区建军与用兵,认为台军约200万的后备部队为无效战力。虽然台湾地区高调向美国采购坦克、战机等装备,但台湾地区前线部队已经空洞化。而整个后备系统功能不彰,一旦爆发战事,高价购买的装备能发挥多少实质性作用令人质疑。美国国防部认为,台义务役仅接受4个月的常备兵役军事训练就转为后备军,没有参与任何实战演习或战斗训练,无法构建有战斗力的后备军,后备战力空洞化。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