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中评智库:混沌阶段 中美如何前行

http://www.CRNTT.com   2022-01-31 00:04:23  


 
  中美两种不同的战略思维,使得两国战略博弈的领域和边界以及矛盾冲突的领域和边界、接触交流的领域和边界、合作共赢的领域和边界,一时成为变数或模糊地带。其他国家一时无所适从,相关地区关系牵连随动,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外交、安全、社会等领域层面不同程度出现动荡、不确定性,国际关系体系难以找到稳定的调整方向。即便在空前严峻新冠肺炎疫情认知和防治上,各国也不能不受到大国博弈、国际体系动荡的反常影响,科学问题受到政治干扰,一些国家和地区、群体误入歧途,全球抗疫争议不断、漏洞百出。这不能不说是人类文明的一种退步。

  二是旧有格局体系出现支离破碎倾向,各国亦左右为难。二战后国际关系体系建立在美苏两极基础之上。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结构解体,美国“一超独尊”地位确立,由此形成新的国际格局。进入新时代,随着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的强有力发展,这个结构必然也必须且正在调整之中。旧有的格局受到强大冲击,美国的战略影响力相对下降,俄罗斯的战略影响力相对恢复,中国的大国地位则快速上升,中美关系成为新旧格局架构转换的决定性因素。

  自冷战后期开始,中美关系经历破冰、升温、建交、“蜜月”、波折、接触时期,在各种复杂因素的交织影响下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基本框架,并牵动地区和国际体系的稳定。这个框架包括涵盖全球、亚洲以及中美双方的政治体系、经济体系、科技体系、社会体系以及联盟体系、军事安全体系,其中中美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既有接触也有防范,既有遏制也有突破,形成了动态平衡。但进入新时代,美国不恰当地把这个框架体系看成被中国“利用”的机会,下决心重整重塑。意识形态牵引、联盟战略围堵、军事安全对抗、“脱钩”政策打压、社会影响“改造”,现实世界和虚拟空间手段并举,大力度集中给中国制造连续性、并发性的麻烦、难局、困局、恶局,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试图塑造消纳中国和新兴国家“崛起”的能量,推动国际体系实现有利自己的“再平衡”。拜登政府新推出的澳库斯(AUKUS)、“民主峰会”机制、“印太经济框架”等,便是这种重整重塑的一部分。

  但是,绝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的西方盟友伙伴,未必对美国有足够的战略信任、真诚的拥护追随。同时,他们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认知更加现实,对中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一带一路”等相关主张普遍有所期待,对美国的横生枝节、倒行逆施亦有相当怨气。拜登政府的价值观联盟战略,逼着别国“选边站”。别国在中美关系充满不确定性的混沌状态下,难以明确、迅速、坚定地“选边站”。2021年11月17日,临卸任的德国看守政府总理默克尔接受路透社专访时,语重心长地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这些话实质上也是美国最寄予希望的西方诸多盟友的心里话:普遍性的“脱钩”并非正确选择,这将令德国和欧盟遭受损失。德国和欧盟应该延续对华合作,并相互学习。默克尔的讲话小心翼翼,着墨点是经济,但内涵绝不限于经济。经济合作没有政治外交合作为条件,不可持续,所以默克尔话中有话。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