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中评智库:千年变局与中华民族复兴

http://www.CRNTT.com   2022-01-02 00:03:4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孙中山先生的夙愿,是辛亥革命志士的愿望,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夙愿,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夙愿。

  三、路径的优化:从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中国

  1、中国特色的三民主义启蒙了民智,但未能统一中国和振兴中华

  孙中山先生为中华儿女勾勒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但在实现过程中历经波折。中山先生考察各国政体和发展状况后,不是照搬西方的资本主义道路,提出的三民主义有其独特的理解。在方法论上,中山先生主张实行“开放主义”,“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期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在具体选择上,1906年他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演说中作了这样的说明。他不断追问“中国过去是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什么会成为亡国之民”?明太祖“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但其政治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复被外人入侵,这是政体不好的原故……今日中国,正是万国眈眈虎视的时候……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祇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总之,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10〕。中山先生问道于世界,博采众家之长而高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大旗,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专制,但未能统一中国,未能实现振兴中华的理想。

  2、从新三民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中国、振兴中华

  辛亥革命后军阀割据混战、列强依然在中国大地上横行、保皇派和袁世凯复辟等,权贵不断争权夺利,欧、美、日等列强则继续瓜分中国摄取利益而没有真正平等对待中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高举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等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面对国难,许多中国有识之士组织了不同的政党,尝试不同的救国图强之道,最为典型的就是1921年成立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二大制定了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1〕。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