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中评智库:台湾社会的脉动与国民党的出路

http://www.CRNTT.com   2020-05-17 00:02:48  


 
  显然,决定国民党选举成败与竞争力强弱应另有其他主要因素,而坚持“九二共识”未必是一个主要因素,也一定不是唯一的主要因素,更非根源性因素。那么,1996年以来,国民党在台湾选举政治与政党竞争中江河日下的主要原因到底何在呢?

  理论而言,在政党政治与选举政治社会中,政党竞争力主要根植于其理念的生命力、教育的影响力、宣传的号召力(论述的说服力)、组织的凝聚力、统战的吸引力。事实上这几个方面又是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并在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过程中共同形塑着政党的竞争力。由此观之,或可找到国民党在台湾选举政治与政党竞争中竞争力逐渐弱化的主要原因,进而找到国民党的出路。

  首先是理念的生命力问题。一个政党的生命力就在于其理念的先进性及其实践带来的利益的普遍性。孙中山先生时期曾经有“驱逐鞑虏,振兴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与纲领。这一纲领显然较好地把理念与利益、目标与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当时的国民党具有较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孙中山先生之后,蒋介石基本上是靠利益维系国民党的生存与发展的,而这时在社会贫富分化长期持续加剧的过程中利益的普遍性也丧失殆尽。结果,国民党的生命力就日渐弱化,终被共产党超越。败退台湾后,蒋经国先生时期基于战败的反思与留学苏联学到的社会主义思想,国民党以“均富社会”、“藏富于民”的先进性理念与利益普遍性获得持续的生命力。再后来,被迫开启所谓的“政治民主化”,但这成为了民进党攻击国民党“威权统治”的一大利器。至今,未见国民党有生命力的理念论述。一个政党不能带给人民以利益是万万不能的,但是只有利益没有理念,不能引领社会意识形态,也是没有前途的。一个政党要得到人民的认可,必须把利益与理念有机结合起来,福泽人民,并引领民意。

  其二是组织的凝聚力问题。政党组织的凝聚力表现为党内派系的团结性、党员为党奉献的主动性、党组织的纪律性,以及社会民众入党的积极性。长期以来,由于理念的缺失,国民党基本上靠利益把各个派系纠集在一起。结果,大家为了各自利益而貌合神离,不团结、甚至分裂。也因此造成党内利益固化,论资排辈,损伤党员特别是中青年党员为党奉献的主动性及社会民众入党的积极性。而国民党的组织纪律性通常被认为是较弱的。常见党内大佬、高层在外公开批评国民党党内已经通过的纲领文件,或不遵从党的要求而擅自行事。结果,有损党的形象,并让外部势力有见缝插针的机会。

  其三是教育的影响力问题。一个政党存在的价值之一在于以先进的理念与正确的认知通过教育与宣传手段去引领民意与社会走向,从而也有助于该政党获得民众的认可与支持。台湾社会转型以来,国民党明显离开了校园讲台。教科书在民进党执政时被修改到与台湾有关法规规范完全背离,而国民党执政时也未依据台湾有关法规规范进行拨乱反正。台湾教育机构使用的教科书进而台湾校园讲台都已“绿化”约20年。结果,近20年来不是国民党在通过教育去影响民众、引领民意,反而是民众通过选票投民进党在影响国民党的价值取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