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评智库:台湾大选的新特征及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20-02-10 00:02:41  


 
  事实上,这次选举过程中,台湾中南部私下流传,蓝营候选人已经跟中共签署“和平协议”,造成南部地区民众心理的恐慌,这也是南部地区一夕之间全面翻盘的重要因素,未来恐中牌将形成选举的利器,也是促使蓝营改革时本土的、中国的、“宪法”的路线选择的考虑要素 。

  三、新认同与世代鸿沟

  这次选举有一个重要的变化,也就是思潮的转换,40岁成为一个显明的分界线,40岁以下已经有投票权者约500万人,蓝营获得支持的比例偏低,主要的原因是涉及到“九二共识与‘两国论’”的论述竞争,也是统一与“独立”政策的另一种替代表述,显然蓝营的论述能力趋于薄弱,主要的原因有二。

  一是蓝营没有说明“九二共识”概念的内涵,尤其是对于未来的“一中”与现在的“一中”有何不同。虽然蓝营抬出“中华民国”保卫战的口号与大旗,却没有将“宪法”法统问题提出辩论,蓝营之所以不碰九二共识与“宪法”一中的论述,一方面是考虑中国大陆的反应;二方面更考虑蓝营中的一些经济群体利益。

  二是来自于新身分认同崛起,曼威柯斯特(Manuel Castells)所着的《认同的力量》,在台湾的政治与社会学界影响很深,柯斯特指出认同构建有三种型式,包括合法性认同的建构、抗拒式认同的建构、规划性认同的建构等。

  在台湾内部这三种认同型态建构过程一直是在运转着,从早期党外时期,在野势力实施抗拒式的思想塑造与维护,并透过不断的议题性质的规划进程,冲击着原为合法性认同的意识结构。这种意识形态的斗争,是一种长期性的在社会底层进行竞争。

  在台湾塑造认同身分的渠道,最显明的通道是来自于教育体系。2000年民进党获得第一次执政机会,便开始运用合法建构体系,进行所谓的教改工程,总的意识形态指导,便是以1949年为界,将过去衔接日本统治时期的历史,往未来强化台湾主体性,切开与中国历史的关联,民进党的意识形态,成为合法性的立足点。

  国民党在这部分,基本上已经随波逐流,马英九执政年代以“不搞争辩”为由,并未强化教育知识化与中立化的调整。蓝营放弃了意识形态话语权,走向完全理想型态民主化台湾道路。对于教改的意识形态变化,提出学子走入社会,现实生活的压力,将会改变其认同的意识与身分,为自己贵族化身段,找出怯于争辩与怠惰的理由。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