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论坛:大陆对台工作成效评析

http://www.CRNTT.com   2017-01-23 00:05:37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李环(中评社 秦正阳摄)
 
  李环:有自信负责任 应塑造两岸人民共同记忆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李环说,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二十余次涉台重要讲话。讲话如此频繁,一是由于台湾问题本身很重要,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是完成祖国统一的事业,而且涉及到中国周边战略、中美两个大国的博弈等。二是习总在福建工作17年,熟悉台湾事务,有自己的思考与理论体系。从习总的对台讲话中就可以看到,其在统一大业问题上有着强烈使命感与政治担当。

  从时间轴和事件轴加以梳理,并结合国内外形势,我们可以看出,习总在论述台湾问题时,有时并非仅仅针对台湾,而是统领整个国家的发展态势以及当时的国际形势。分享如下:

  2012年,可以说是习马开局年。十八大结束后,马英九以国民党主席身份致电习近平,期盼两岸强化互信、真诚合作,创造更多和平红利。习近平回电表示,期望两党把握历史机遇,深化互信,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果,共同开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双方都表达了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之上,深化两党合作,扩大两岸交流,共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意愿。

  2013年,两岸交流加速并深化。一方面是党际间的交流。2013年2月25日习近平会见连战,提出大陆和台湾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命运共同体”的提法已触及政治谈判。2013年10月6日习近平会见萧万长,提出“着眼长远,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机构也有了,那就是“对两岸关系中需要处理的事务,双方主管部门负责人也可以见面交换意见。”然而,马政府采取了回避态度,仍坚持两岸签订和平协定不是最优先要务,关闭了大陆开启的“机会之窗”。

  2014年,台湾内部矛盾凸显,国民党也因马王之争出现分裂态势。3月18日,要求逐条审查《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定》的学生占领“立法院”,“太阳花学运”爆发。面对岛内复杂形势,2014年5月7日习近平会见宋楚瑜时专门提到,两岸关系“经得起风浪考验”,“风风雨雨几十年,总体趋势是向前发展的,这是历史的必然。”也就是在与宋楚瑜的这次会面中,习总再次阐述“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将心比心,以诚相待,就没有什么心结不能化解,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更为强调“人”的因素和“人民”的因素。2014年9月26日习近平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时,语重心长地指出,“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我们理解台湾同胞因特殊历史遭遇和不同社会环境而形成的心态,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愿意用真诚、善意、亲情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理距离。”

  李环表示,从2012年到2014年,尽管岛内发生了一系列针对大陆的不友好事件(比如反服贸等),但习总对两岸政策的阐述均以正面为主,强调“兄弟情”和“家人情”,希望国共两党共同担负起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令两岸的交流无论是在机制上,还是民心上都大幅度的提升。

  2015年国民党颓势延续,在2014年11月的九合一选举中大败。即将到来的台湾大选,政党轮替成定局。从这一年开始,习总的对台论述中强调反“台独”,强调“九二共识”的内容增多。2015年3月4日,习近平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民革、台盟、台联委员联组会时指出,“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企图挑起两岸民众和社会对立、割断两岸同胞精神纽带,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必须坚决反对。两岸同胞要对“台独”势力保持高度警惕。2015年5月4日,习近平会见朱立伦时指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这也是2015年11月习马会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点意见中的第一点,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定海神针”。这话既是说给国民党听,也是说给“磨刀霍霍”的民进党听,更是说给两岸人民听的。维护两岸和平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责任。

  2016年以来,民进党上台。两岸交流机制停摆。美国因素随着总统大选的开启逐渐显现——特蔡通话,特朗普声称“一个中国”政策在商讨之中等。面对这些影响两岸关系的不确定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加大反分裂的论述。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习近平指出,“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对任何人、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进行的分裂国家活动,13亿多中国人民、整个中华民族都决不会答应!”2016年11月1日,在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时,习近平说,“任何政党、任何人、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进行分裂国家活动,都将遭到全体中国人民坚决反对”。“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遏制台独”。2016年11月1日,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表示,“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这些反独的言论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不仅是针对台湾,也针对香港,它们都是中国的领土,在宪法和基本法中有明确规定,“分裂”是绝对不允许的。

  通过梳理其重要讲话,我们可以发现,习近平对台思想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辩证看待统一及统一的手段问题。一方面,在台湾问题上,我们主张和平发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是对台政策的总纲。在和平中谋求发展与统一。发展是动态的,统一也是动态的过程,是在发展中走向统一,即两岸在各自发展中促使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的拉近,并把差异和矛盾妥善处置的一个过程。另一方面,坚决反对台独。这与和平统一的思想是“一体两面”,体现了辩证思考,讲和平统一,就意味着要坚决反对台独。和平是形容词,也可以当动词。但如果搞“台独”,那对付“台独”并没有说要用和平的手段,正所谓保留了武力对付“台独”的底线。“一个中国”、“九二共识”是政治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两岸政策无论谁上台,都有继承性。如果不承认,想推倒重来,那就会危及两岸的和平。

  二、构建两岸统一理论体系,实现由利到义的提升。“利”更多地体现为经济利益,分享经济成果。2014年11月3日习近平在福建调研,关心台企在大陆发展的情况时指出,大陆人口多,市场大,产业广,完全容得下来自台湾的商品,完全容得下来自台湾的企业。然而,单靠利益的结合不会长久,还需要在理念、在义上结合。这也正是习总提出的“两岸一家亲”,两岸人民的心灵契合。得民心者得天下。两岸的融合最终会是民心的融合,而融合的最高境界就是命运共同体。我们在很多地方使用“命运共同体”的提法,体现的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状态。这还不仅仅是在一条船上,因为在一条船上,也可以各怀鬼胎,互相利用。所以实现民心的融合,构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两岸“命运共同体”,既是理论的旗帜,又是我们对台工作的努力方向。

  三、论述展现出自信、负责任的态度,这也是一个大国应有的姿态。对台论述有时并不仅仅是针对台湾,而是结合了国内外的形势。

  对台湾,习近平的相关论述有理有情,给予台湾充分的理解与尊重,如前述在2014年9月26日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时指出的“我们理解台湾同胞因特殊历史遭遇和不同社会环境而形成的心态,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

  对世界事务,习近平也展现出自信、负责任的态度。在2016年的APEC会议和2017年的达沃斯论坛上,他作为领导人展现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该有的担当。恰如有评论指出的,习近平要“扛起全球化的大旗”。面对反全球化的浪潮,包括台湾在内都出现了强调本土、“排外”、甚至分裂的态势,如香港近年本土港独派的冒起,欧洲右翼政党、民粹势力,包括英国的脱欧、美国特朗普的上台,都带有排外的孤立主义色彩。这种情况的出现,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密切相关。面对危机,或者说是全球化的负面效应,有人选择了收缩、排外,希望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坚持自己的“小确幸”理念与价值,拒绝任何外部打扰,然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

  李环说,前段时间读《人类简史》,很受启发。书中讲到人类社会、国家的形成,叙说,也就是“编故事”的能力起了很大的作用。希望未来两岸之间编写同一个故事的能力,切实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做到心灵契合。编什么,怎么编,就此习近平高屋建瓴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两岸同属中华民族”这样的论述,我们要编写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要塑造两岸人民的共同记忆,尤其是年轻一代的集体记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