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一带一路”文明圈建设路径

http://www.CRNTT.com   2016-06-19 08:14:00  


 
  复杂化、精细化的“一带一路”文化战略

  文章提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和新型大国关系。这也应该是“一带一路”文明圈的目标、立场、议程和框架。我们今天看到的中东和中亚的局面是,美国-伊朗对抗、美国-叙利亚对抗、沙特-伊朗对抗、胡塞武装在也门的崛起、逊尼派-什叶派对抗、阿拉伯之春后的中东碎片化。面对这种复杂的局面,“一带一路”文明圈的建设应该是一种复杂化、差异化、精细化和国别化的文化大战略。

  丝绸之路文化有其千年不变的共同文化,如商旅客栈文化、巴扎文化,但更要看到丝绸之路文化是多样化的文化。“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传播应该细致入微,一国一策,一对一交流、面对面交流、项目对项目交流,不可笼统地把“一带一路”上的文化笼统地分为中亚文化、西亚文化、南亚文化、中东文化等。当今世界的战争与冲突,不仅有大国直接入侵引发的战争,如苏联、美国入侵阿富汗,更要看到中亚文化、西亚文化、南亚文化、中东文化内的那些国家本身在文化宗教上就不是一家人,如西亚伊朗与土耳其的争斗等。

  从古丝绸之路地理分布看,沿线各个国家虽有自身的文明传统,但是,以中巴经济走廊文明圈为核心的“一带一路”文明圈是一个没有太多异质文明的组合体,如帕米尔走廊、天山走廊、兴都库什走廊、喀喇昆仑走廊等。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阿拉伯等在内的广大丝绸之路国家都是非西方文明国家,这些国家更强调文化的亲缘性和共同的历史命运。从古到今,这里是大国博弈和谋取控制世界的地方。近代,这里的国家和人民被迫对强势的西方文明作出回应,并在这过程中艰难地塑造新的国家认同、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

  由于“一带一路”在地理上夹在多种文明体系中,“一带一路”文明圈是一个独特的跨多种文化的文明体系。“一带一路”文明圈需要一个更具有包容性和普遍性的意识形态支撑,即政治和文化上的多极化,尊重历史和传统。“一带一路”文明圈不从单一的意识形态和宗教出发,不鼓励引发冲突和暴力的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一带一路”文明只有回归、复兴古丝绸之路多样化的文化,才会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和平共处,才不会发生文明的冲突,才能保证“一带一路”的安全畅通。中国需要通过“一带一路”文化圈的建设,形成一个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规划和贸易大道规划相适应的“一带一路”文化共同体。在这个文明圈内,最大限度地激发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部落的认同感、凝聚力、自尊心和创造力,整合丝绸之路文明圈内的无限资源,让“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果惠及丝绸之路文明圈的全体人民。

  未来由中国这样一个以多元性、异质性、复杂性为特征的文化强国主导的“一带一路”文明圈应该是文化交融共生,不是西方文明上的同质性和排他性,不是二元对立和文明的冲突,而是如费孝通所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上的共生、共存,既保持文化差异,又能在一个文化多样性的文明圈里和谐相处。

  “一带一路”文明圈建设要防止引发新的文明冲突

  文章强调,在“一带一路”文明圈建设中,要自觉防止搞一种新殖民主义文化,引发新的文明冲突。“一带一路”核心区是伊斯兰文明带,美国、英国和法国在这个地区用西方二元对立的排他性文化长期经营,但从塔利班、基地组织、阿拉伯之春到伊斯兰国,今天的伊斯兰世界与西方国家的文化对立,及其表现为“恐战”与“反恐”的伊斯兰与西方国家的军事战争。中国要用一种平等和包容的态度,跟“一带一路”国家进行近似或共性文化圈的探索,挖掘和讲述中国与文化圈内国家在文化、宗教上的密切交往和相互学习的故事,让中华文化与沿线国家近似的、共生的或共性的文化,创造性地进行大融通,共同营造“一带一路”文明圈。例如,文化上寻找合作可行的契合点,提出和实施文化上的共同和共通项目。再如,配合“一带一路”上的经济走廊,设立内容丰富多样的丝路文化走廊,其中包括丝绸文化走廊、陶瓷文化走廊、巴扎文化走廊、商旅客栈文化走廊、伊斯兰建筑文化走廊等。

  无论是搞文化强国项目,还是做“一带一路”的文化项目,政策制定者一定要接地气,不能只依教科书和媒体所给的角度来看世界,而要学习站在当地人的立场来了解他们所看到的世界。中国媒体在宣传报道“一带一路”时,需要一个谦卑的态度。“一带一路”上的很多国家,历史上多次被其他民族征服和同化,近代被西方国家殖民或半殖民。这些国家对外来民族在经济上文化上的突然涌入,是很敏感的,如蒙古、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坦等。在“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中,要让当地人看到“一带一路”不是来征服的、不是来殖民的,而是伟大的丝绸之路精神的复兴。我们需要学习古人法显、玄奘的精神,怀着谦卑的心态,去尊重、了解、传播各地文明,而不是盲目的自信自大。“一带一路”文化强国的基础是民众间的面对面交流,要从小的项目和小事做起。中国要通过媒体报道、广告、论坛、音乐会、美食节、时装节、体育比赛、现代艺术展、画展、摄影展、电影节、文物展、“一带一路”旅行写作大赛等不同的方式,讲“一带一路”上真实的人物和故事。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