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亚洲互联互通:中国的战略、政策与行动 | |
http://www.CRNTT.com 2016-02-09 07:33:56 |
人民论坛发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胡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郑联盛文章表示,近几年来,亚洲地区重要经济体都强化了自身与周边国家及地区的互联互通合作,同时,亚洲地区依托东盟内部互联互通机制以及APEC机制建设,初步促进了亚洲地区基础设施、规则制度政策以及人员等的互联互通。但是,作为一个涉及外交、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领域的交互机制,互联互通在亚洲地区同样面临诸多的问题和制约,东盟内部、10+3、APEC经济体之间以及次区域等的互联互通任重道远。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中,中国应强化与亚洲地区特别是东盟地区的互联互通合作,注重战略,注重规划,以基础设施互联和制度性互通为支撑,以融资安排为重点,以促进机制建设为抓手,推进区域互联互通,强化中国经济与区域经济的互动与融合。 亚洲地区互联互通的发展特征 文章介绍,互联互通成为亚洲内部重要的政治共识。2009年以来,互联互通成为亚洲地区外交与政治的重要议题,东盟以及APEC成为区域互联互通的重要沟通机制。东盟是东南亚互联互通的核心推动力。2009年10月,东盟第15届峰会就是以“增强互联互通,赋予人民权力”作为主题,东盟领导人强调东盟地区互联互通战略目标的重要性,希望东盟成员国、东盟与周边地区及全球建立更加紧密的互联互通机制。2010年10月,基于东盟共同体建设的强烈共识,东盟推出了《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确定了未来5年实现互联互通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关键项目以及资金安排等。 2009年11月,APEC新加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持续增长,区域联合”作为主题,就本地区的互联互通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进行深入讨论,希望通过互联互通机制安排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2012年APEC符拉迪沃斯托克会议领导人宣言就提及互联互通的目标安排,宣言附件之一就专门提出了互联互通的具体量化指标。2013年APEC巴厘岛会议提出了亚太地区互联互通建设的优先领域。2014年APEC领导人北京会议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2015-2025)》,对APEC未来互联互通合作及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新的全面规划,并提出了较为明确的促进机制和政策工具来深化互联互通合作,以实现从此前基于供应链的互联互通向全面的互联互通转化。 东盟、APEC、东盟与中日韩、中国与其他经济体等在不同的双边或多边场合都强调了互联互通的重要性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产业合作以及一体化的重大促进意义。互联互通已成为亚洲地区以及亚太区域重要的政治共识。一定意义上,中国与东盟的基础设施及其他领域的互联互通已经超越了基础设施本身,具有更为广泛的国际经济与政治意义。 互联互通成为亚洲区域合作与融合的重要载体。以东盟为例,自从东盟提出共同体建设规划以来,成员国之间的深层次互联互通成为一个现实的要求,东盟地区在基础设施、通讯、水利等方面加强合作,同时成员国之间的政策、规则以及制度等的互联互通亦卓有成效,人员往来以及社会文化互联互通日益深化。 东盟在互联互通建设中实现了四个重大突破:一是东盟互联互通及一体化过程中,各国之间积极建立伙伴关系,在基础设施、制度规则以及人员交往等三个领域实现了良好的互联互通机制,同时鼓励货代企业、航空公司、港口、船东协会、货主协会等私有经济组织参与互联互通机制建设之中,致力于区域内部成员国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融合;二是与中国、印度等区域外国家实施互联互通的协调机制,比如与中国建立了互联互通合作委员会,致力于更大范围的互联互通机制建设;三是与亚行、国际民航组织和国际海运组织等国际性、区域性机构进行互联互通等政策、技术以及规则等领域的深度合作,致力于依靠多边机构力量夯实互联互通机制建设的基础;四是东盟积极将欧盟、俄罗斯、美国纳入其互联互通以及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之中,致力于引入外部力量冲击区域内互联互通的利益边界。在中国与东盟的互联互通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基于互联互通的规模经济效应和贸易创造效应日益显现,从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对国际贸易、投资和制度融合等一体化发挥了积极的影响,并产生良好的福利效应。 基于APEC的各种机制,有利于促进亚洲地区的互联互通建设。一方面,APEC成员更加多元,特别是有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的参与,使得互联互通机制建设融合了更多的国际经验、融资主体以及博弈力量,推动了亚洲的互联互通机制建设;另一方面,在APEC机制下,亚洲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的互联互通得以向外有效扩展。 中国逐渐成为亚洲地区互联互通的枢纽国。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互动日益深化,特别是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关联性强、融合度高,互联互通成为中国与周边地区深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全方位合作的一个基础诉求。2012年9月8日,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题为《深化互联互通,实现持续发展》的主旨演讲,全面阐释了中国对互联互通机制的态度及战略:第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发展基础;第二,提高供应链联通性和便利化程度,充分发挥基础设施效能;第三,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共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机遇;第四,加强交流合作,合力推动亚太互联互通建设。2012年11月13日,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合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召开,双方就深化互联互通领域的合作交换意见,达成以下共识:一是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合作委员会将定期或根据需要召开会议,落实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关于促进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合作的有关共识、倡议及指示;二是总体规划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合作,研究确定合作的重点领域和优先项目;三是协调双方各类资源,为合作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等提供必要的支持;四是建立中方与东盟互联互通协调委员会以及东盟成员国工作层的磋商机制和联络机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面临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大任务,互联互通成为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有力支撑。2013年10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APEC第2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表主题演讲指出,亚太经合组织要顺应潮流,做好互联互通这篇大文章。一要构建覆盖太平洋两岸的亚太互联互通格局,以此带动建设各次区域经济走廊,进而打造涵盖21个经济体、28亿人口的亚太大市场,保障本地区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稳步提升太平洋两岸成员协同发展水平,实现一体化;二要打通制约互联互通建设的瓶颈,建立政府、私营部门、国际机构广泛参与的投融资伙伴关系。三要在区域和国际合作框架内推进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各成员应该秉持互利互惠、优势互补理念,坚持开放透明、合作共赢原则,加强沟通交流,积极参与合作;四要用互联互通促进亚太地区人民在经贸、金融、教育、科学、文化等各领域建立更紧密联系,加深彼此了解和信任。 在亚太地区推行互联互通,本质目标是以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体系建设为支撑,推进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和丝路基金机制化建设,促进亚太各经济体之间加速构建全球价值链,形成亚太区域的生产网络、产业集群和国际分工,寻求亚太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与便利化制度框架,走向亚太自贸区。在2014年11月8日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对互联互通的目标进行了更加全面的阐释,即互联互通应该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应该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是生机勃勃、群策群力的开放系统。这个大联通的开放体系建设需要五个支柱的支撑:一是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率先实现亚洲互联互通;二是以经济走廊为依托,建立亚洲互联互通的基本框架;三是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的早期收获,优先部署中国同邻国的铁路、公路项目;四是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五是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 在内外经济互动的内在要求以及中国经济增长的外溢效应的作用下,中国已经逐步成为亚洲地区互联互通的核心经济体。一是在10+1和10+3框架下,中国与东盟的互动更加深入,两个经济体内在的关联性深化了互联互通的政治基础,互联互通亦成为深化两个经济体融合的有效途径。特别是中国和东盟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深化中国与东盟关系、推进双方合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⑥二是在APEC框架下,中国的影响力随着综合实力的增强而不断提升,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在APEC框架下做好互联互通这篇大文章的政策建议,业已成为APEC及亚洲地区互联互通机制建设的重要政策参考。三是中国经济的外溢效应使得区域内部融合和分工的必要性进一步强化,互联互通的内在经济要求更为迫切,从而深化了互联互通的经济基础。四是中国在互联互通的诸多领域具有领先的综合优势,具有扩大亚洲地区互联互通程度的技术资金基础。五是中国开始着力于深化互联互通的机制安排,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深化丝路基金建设,成为亚洲地区互联互通机制建设新的促进力量。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