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加快适应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

http://www.CRNTT.com   2016-01-12 08:11:01  


既然汇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各方就不能叶公好龙,而应该克服浮动恐惧,主动接受和适应汇率双向波动的新常态。
  中评社北京1月12日电/证券时报发表中国经济五十人论坛成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文章认为,中国基础国际收支状况依然强劲,只是因为一致性的贬值预期,造成了集中挤兑的局面;反过来,外汇储备下降、资本管制收紧,又进一步加剧了贬值预期,刺激了更多的恐慌性购汇。长此以往,有可能演变成预期自我实现的恶性循环,所以预期的影响不容忽视。如果最终出现外汇储备大降、汇率大跌、资本管制收紧,将造成多输。因此,消除单边预期引起的市场恐慌,才可能避免出现最坏结局,更要防止出现把一手好牌打坏的遗憾。

  汇率形成市场化是改革开放的大势所趋

  文章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2015年8月11日,人民银行优化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即“8.11”汇改),提高中间价形成的市场化和基准性,这是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改革的延续,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开放理念,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推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成为可兑换、可自由使用货币。

  开放环境下,僵化的汇率制度容易招致货币攻击,实行灵活的汇率安排是国际潮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披露的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加元、澳元和瑞郎等主要国际储备货币,都是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安排;世界前十大经济体货币中,除了人民币和俄罗斯卢布外,其他货币包括印度卢比、巴西雷亚尔,均实行浮动汇率安排。反过来,如果要坚守一个汇率水平,则资本管制必不可少。“8.11”汇改之后,为稳定汇率,中国加强跨境资金流出管理正是情理之中。

  汇率波动加大是市场机制下经常性现象

  文章指出,搞市场化汇率,就必须尊重和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价值规律就是市场经济最主要的基本规律之一,其基本内容是“价值决定价格”,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具体到外汇市场,“价值决定价格”意味着市炽率不可能偏离均衡汇率太远,“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意味着不能指望市炽率稳定在均衡合理水平上。

  “8.11”汇改虽然面临人民币贬值压力,但当局的基本判断是人民币汇率接近均衡水平,宏观经济基本面不支持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据此,当局认为当前市场反应不够理性。然而,均衡汇率是合理汇率水平的理论价值,并无市场公认、统一的标准或模型。均衡汇率不是计算出来的,而是交易中市场试错试出来的。

  在汇率形成越来越市场化的情况下,由于市场对于均衡汇率有不同的解读和预判,如有关心长期因素的、就有关心短期因素的,有关心实体经济因素的、就有关心金融层面因素的。市场的看法既不可能统一,也没有必要统一。基于市场预期的分化,出现有涨有跌的双向波动将会越来越常态化。特别是在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缺乏参照系,期间市场震荡加剧甚至出现超调也是可能的。

  有必要指出的是,市场预期哪怕是绝大多数人的预期,也并非一贯正确。1994年初汇率并轨,中国一次性将官方汇率5.80元人民币/美元贬到市炽率8.70元人民币/美元,但当时市场普遍预期人民币汇率将破九望十。当年,人民币汇率不跌反升了3.0%,外汇储备规模翻了一番。从此,人民币走上了新兴强势货币之路,外汇储备规模一骑绝尘。当初做空人民币的,迄今仍无机会翻盘。

  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推进,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加,但人民币汇率波动率总体较低。2015年11月底,人民币汇率波动率达到3.9%,较“8.11”汇改前的1.1%提高较多,但在世界主要货币中仍然排名靠后。这难以满足汇率管理体制过渡的需要。当前的贬值预期,有可能与市场波动不足有关,是管出来的预期。压制时间越长,贬值预期越强烈,汇率下跌刺激卖汇、抑制购汇的杠杆调节作用就越失灵。未来一旦放松控制,市场反弹的力量就会越大。尽管这种情况下的汇率水平不代表均衡汇率,但可能对市场运行效率造成损害。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