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宽松货币政策对降低融资成本作用不大

http://www.CRNTT.com   2015-03-26 09:55:32  


  中评社北京3月26日讯/去年11月22日,央行启动了首次非对称降息,贷款利率下调40BP,存款利率下调25BP,并顺势扩大了存款利率上浮区间、推进了利率市场化进程。由此,央行开启了本轮降息降准的货币政策宽松周期。

  财新网刊登东莞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陈龙文章表示,然而,作为转型升级和稳增长的一个基础,此轮降准降息的目的在于有效降低中小微企业和三农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实体经济的复苏。但通过对金融数据的分析,其实际效果值得商榷。

  一、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文章分析,从季度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来看,去年9月末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97%,而这一指标在去年12月末的数值为6.77%,下降了20BP。然而,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票据融资的加权平均利率却从去年9月末的5.22%上升至12月末的5.67%,涨幅达到了45BP,超过了11月末贷款基准利率降幅的40BP。

  另一方面,从新增贷款的结构分布来看,第一次降息之前的9月、10月和11月的中长期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在58%左右,而降息之后,这一比例上升至72%,特别是在降息后的12月份,中长期贷款基本占据了100%的新增贷款(当月,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增量仅48亿元),而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则降低至28%。

  也就是说,降息后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的下降,是以对中小微企业和三农企业的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的价格上涨来弥补对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的价格下降。整体来看,降息并没有起到降低中小微企业和三农企业的融资成本的目的,反而加大了其真实的融资利率。

  同时,由于宏观经济下行导致中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更高,基于风险偏好下降的原因,商业银行收缩了对中小微企业和三农企业的贷款,转而针对大型企业、国企和地方融资平台等具有议价能力和相对抗信用风险的企业,其具体表现就是中长期贷款的占比上升。

  事实上,如果仅以大型企业、国企和地方融资平台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及三农企业在整体商业银行贷款当中的占比7:3来计(这个应该相对保守,由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没有公布这一细则,只能根据现实粗略估算),由于大型企业、国企和地方融资平台企业具有议价能力,其所获贷款的价格可以跟随着基准利率的下降而下降,甚至在降息周期开启和贷款利率市场化定价的背景下有下浮的空间,即使将它们的价格维持在基准利率,中小微企业及三农企业的平均融资成本将从降息前的8.3%上升至8.57%,其由基准利率上浮的比例也由29.69%上升至42.83%。

  究其原因,商业银行在年度业绩目标既定的前提下,必然要保持整体利差水平的相对稳定,在降息和经济下行周期叠加之时,风险偏好回归低风险企业,使得低风险企业更具有议价能力,价格上的下行和规模上的增加,使得针对中小微企业和三农企业的贷款价格上浮比例更大,以弥补对低风险企业的损失和对高风险企业的信用利差。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