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与新挑战

http://www.CRNTT.com   2014-12-22 09:58:42  


 
  更重要的是,政府将坚持结构性改革和产业提升的长期目标,不再受一些GDP指标短期变动的困扰。经济增长在未来出现波动时,政府也不会采取不必要的刺激措施,来人为地提高短期GDP增长。

  在接受新常态时,习近平面对两大关键挑战。首先,如何加快经济转型,以确保中国的经济增长,在长期更有持续性。要达到这个目标,中国的增长模式必须重新平衡,国内需求必须扮演更重要角色。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如何发展新的增长源头。习近平期望更“先进模式”的未来增长,以创新和技术上的进步,来取得必要的生产力增长。这意味着在研发上的更多投入。

  中国刚起步的研发基础设施,同发达国家比较还有很大差距,但其研发开支近年已快速增加,在2014年占GDP的2%(美国是2.8%,日本是3.4%)。以总额来说,中国在全球的研发开支其实不低,排名世界第二,仅落后美国。

  中国的新大学毕业生每年超过700万人,其工业基础也日益扩大和成熟。毫无疑问的,中国正朝发展可行技术基础的方向发展,以便实现支持未来发展所需要的生产力增长。

  到目前为止,中国更大的挑战,是如何从制度创新和进一步的市场改革,取得更多生产力增长。中国申请新专利的数量领先全球,但其脆弱的的知识产权制度,却对创新的商业化没有帮助。

  中国过去的增长,主要源自大量资金的投入(来自本身的高储蓄率)和大量的廉价劳工。因为生育率的下滑,这些“人口分红”已耗尽了。

  因此,未来的增长必须从更多的投入,转向取得更高的“全要素生产力”(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除了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进一步的市场改革。换句话说,在新常态下,“改革红利”将推动未来的增长。

  在2013年11月的中共三中全会,习近平提出了全面的改革方案,涵盖关键领域如金融业改革、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市场竞争政策、国有企业改革等。

  在今年10月的中共四中全会,改革的主要重点转向法治,以强化法治中国。一个有效和运作良好的法律框架,是良政和成功实行各项改革所不可或缺的。

  归根结底,习近平的改革对新常态里下一阶段的增长至关重要。可以说,他面对的挑战,和邓小平在30多年前首次推行市场改革时一样艰巨。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和学术顾问

  叶琦保译  来源:联合早报12月22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