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王贞威:“台湾主体意识”的权力化过程

http://www.CRNTT.com   2014-10-12 10:42:19  


 
二、“台湾主体意识”的内涵厘析
 
  “台湾主体意识”在岛内已成为主流政治话语,围绕着这个概念形成了“主体性认同”的概念谱系,对岛内的政治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政治人物无论蓝绿,均将坚持“台湾主体意识”作为自己的基本政治立场。然而,对于“台湾主体意识”的概念内涵,诸多解读却各执一词,形成了“一个概念,各自解读”的局面。学者王建民认为,“台湾主体意识”是在“台湾意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是执政当局“自上而下”因势利导强化的结果。它是一种更强调台湾价值、台湾利益、台湾优先与台湾主体性的一种社会意识,具有某种程度的“台湾国家化意识”,在绿营的认知中更具强烈的“台独意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台湾主体意识”与“台湾意识”具有时间逻辑与概念内涵上的关联性但又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台湾主体意识”对台湾的政治认同较“台湾意识”更进一步,更倾向于“独台”或维持台湾现状的独立,实质就是“独台意识”,但因没有明确的“台湾独立”概念,而是强调台湾的“主体性”,强调台湾的利益,强调台湾优先,因此在岛内已获得普遍接受。学者章念驰认为,“台湾主体意识”这一概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与现实的混合物,它形成的时间并不长,“台独”分子自称只是从1990年李登辉上台到陈水扁执政这16、7年间形成的一种新意识。它与“台湾意识”有所不同,与“台独意识”又有所区别。所以,“台湾主体意识”是在“台湾意识”得到深度内化的基础上,经由特定政治人物和政治集团扭曲煽动的情形下形成的,是在台湾内外部各种因素相交织的复杂背景下产生的。虽然具有差异性,但前者继承了后者的核心内容。

  整体上来看,笔者以为“台湾主体意识”所包含的的基本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所谓主体,指的是相对于客体及其他主体而言,要具有自我能动性和实践活动的自我主导权。所以“台湾主体意识”最重要的一点是“台湾前途要由2300万台湾人民决定”,这是国民党与民进党共同认可的。即发展前途的自我决定权。
 
  第二、执政当局的一切政治活动活动包括内部决策、对外关系都以“台湾的利益考量”为出发点,即所谓“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尤其在政治活动中,以维持两岸互不管治的现状为优先选项。即台湾利益优先选择权。
 
  第三、自1895甲午战败,两岸经历了100余年的分离,期间只有短暂的4年统一时期。100余年来,两岸双方经历不同的历史境遇,形成了台湾具有差异化的群体心理、文化形态、现代化发展路径和政治体系。与大陆具有别样的历史遭遇,这是台湾主体与大陆主体不同的基础。
 
  第四、在同大陆的协商谈判中,或未来两岸关系的政治安排都必须正视和承认“中华民国”的事实存在。尽管蓝绿认同有差异,但“中华民国”已成为台湾人的最大政治公约数。这是“台湾主体意识”依托的宪政架构与法理基础。
 
  第五、主体意识内涵已逐渐容纳一些价值因素。比如民主、人权。台湾蓝绿两大政治势力均认为台湾已发展出较为成熟的民主体制和较为完善的人权保障机制,这是台湾相较于大陆的价值和制度优势。台湾方面认为“大陆民主化”是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