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又一个“懂得”那个时代的人走了

http://www.CRNTT.com   2014-09-12 14:14:14  


 
  回看汤一介的一生,前半部分,或者说一生的大半部分,人生最好的年华,实可谓“此中多坎坷,欲辩已忘言”;他的辉煌,成就,他的新生命,是从51岁开始的。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伊始,八十年代初期,解放思想之风一时曾吹遍神州。汤一介也得以跳出“文革”泥沼,成为文化界思想解放开风气之先的人物。1984年,他和冯友兰、季羡林、梁从诫等人一起,创建了中国文化书院,汤一介任院长;1989年秋,在中国文化书院一个小型聚会上,大家讨论“我们能做些什么”,汤一介提出编纂《儒藏》的想法。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便可想而知发起者对《儒藏》这一浩大工程寄托了怎样的希望,希望给中国文化留下些什么,希望给中华民族“做点什么”。

  当年我的采访,便是从《儒藏》谈起。那次采访,我对汤先生最深的印象,就是“探索”(或者说“求索”)二字。他称自己并非哲学家,走了那么多弯路之后,只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不断提出一些值得探讨的新的哲学问题。他探求“在全球意识的关照下提倡儒学”,即,把中国传统文化放在整个世界文化发展的总趋势中来考察,使中国文化的真精神和现代化的要求接轨,而不是孤立地、盲目地提倡“国学”,使中国文化再次游离于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之外,再次封闭自己,重新滑入狭隘民族主义和国粹主义的陷坑;他特别关注中西文化融合问题,提出“要创造若干个中国化的西方哲学”,“要建立中国化的解释学”;他认为中国正处在一个大的文化转型时期,文化上的多元化是必然的趋势,他希望我们的后代能出现既有本民族传统文化基础,又有放眼世界的眼光的“中西兼通”的大哲学家。

  记得采访最后,我向他提了一个这样的问题:“您曾说,您当年选择学哲学,目的是寻找真理,探讨人生的意义。那么现在回首一生,您认为您终于找到真理了吗?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汤一介先生是这样回答的:“《圣经.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段话:‘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我想,寻找真理、探讨人生的意义也是一样,进入‘真理’之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很少。我年轻时本来有‘寻找真理’、‘探索人生意义’的抱负,但经历了50多年的风风雨雨,我只能说近十多年来才从迷茫中走出来,又回过头来,希望从历史上的大哲学家‘寻找真理’的思想中得到一点启示,对‘人生的意义’做点探讨吧!走了30多年的弯路,失去了最有创造力的年华,现在就像裹过小脚后再把脚放大的妇女一样,怎么样也难免东倒西歪的。但是我终究有了点觉悟,我只想在有生之年再提出一两个值得人们研究的哲学问题。”
 
  对此,我曾在采访笔记中写道:“感谢汤先生的真诚,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远比我料想的坦率。”

  是啊,正如当年采访汤一介先生所感,我以为,他是一个探索者,一个经历过非常坎坷终能将学术与现实关怀相结合的学者,一个不敢忘根本,终记祖辈“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之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家国情怀的求索者。故此,认识汤一介,首先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了解他们所经历的疾风暴雨,从而了解、理解他们的追寻、梦想,认识他们的真正价值所在。我想,这才是我们对先贤最好的纪念吧。(作者王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