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美国同盟体系的裂痕与困境 | |
http://www.CRNTT.com 2014-08-14 10:20:49 |
同盟战略的思维困境 从广义上说,美国的同盟体系涵盖了全球近60个国家,但与美国正式签订同盟条约的对象只有7个,分别是北约、英国、日本、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泰国。虽然没有人怀疑美国与以色列之间事实上的同盟关系,但决定美国未来同盟战略走向的地区无疑还是欧洲和亚太。 奥巴马曾把同盟体系作为美国权力的“倍增器”。可以想见,美国将继续强化、升级同盟体系。但如今,美国在欧洲和亚太的同盟体系都不同程度出现问题。在北约“进化”为带有“后现代”色彩的安全合作机制时,欧洲却出现了传统安全威胁。当美国想把亚太同盟体系升级为赢得大国竞争的工具时,亚太格局又不具备泾渭分明的冷战式对抗的条件。 美国学者斯蒂芬·沃尔特在《同盟的维持与解体》一文中指出,同盟解体的原因有三:威胁认知变化、可信度降低以及国内政治变化。从美国的欧洲和亚太同盟体系来看,这3点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虽然俄罗斯在东欧有军事冒险行为,但这本质上属于苏联解体的“余波”,欧洲大陆不具备出现大规模军事对抗和重新陷入冷战的可能性。这是欧洲改变威胁认知的根本原因。无论在欧洲还是亚太,奥巴马出访都不忘重申美国对盟国的安全承诺,这本身就反映了美国作为同盟体系主导国可信度在下降。对波兰来说,奥巴马今年6月访问华沙时的安全承诺,肯定不如向波兰派驻一个美国空降师来得可靠。 目前学术上对同盟并没有确定的定义,但都包含安全互助和武力使用。由此可见,同盟本质上具有排他性、对抗性的特点。美国的同盟体系面临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用本质上排他性的制度安排,去解决需要包容性才能解决的问题。这一点在亚太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无论是辐轴体系、三边同盟,还是没有签订盟约的安全“合作伙伴关系”,都具有排他性的特点。美国升级同盟并不顺畅,根本原因还在于排他性的制度安排与东亚区域融合的趋势不完全合拍。中美之间真正的建设性关系,肯定不会是以两国背后的军事同盟做支撑。 捷克文学家米兰·昆德拉说“人们被囚禁于后的墙是由诗歌筑就的”。美国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同盟缔造者,不能简单地说美国打造的同盟体系是好还是坏,对其进行道德评判更不可取。但不可否认,二战后美国的联盟史,折射了西方文明中“形而上的道德感”。民主和平论、霸权稳定论,都是这种“道德感”的具体体现。在全球化时代,“同盟”这个概念似乎也成了“诗歌”,构筑了禁锢西方人思维的墙。捷克前总统哈维尔在1996年的一次演讲中说,西方应该承认有超越西方价值观的价值观存在,应该找到与其他文化中共同的东西。“西方应该与其他文明一道,寻找那些指引我们前进的共同的、最低的道德标准。”这里的“最低道德标准”是什么目前还没有答案,但肯定不是缔造排他性的同盟。 作者:雷 墨 来源:南风窗 日期:2014-08-14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