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大学老师:我眼中的中美教育差异

http://www.CRNTT.com   2014-06-03 18:34:58  


 
  其次,美国的大学老师常常发现中国来的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所谓批判性思维,很大部分是指一个人对资讯的重述,分析,比较,应用和评估的能力。中国的教育很强调重述(把教你的知识完全背出来,或者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和应用能力,对分析能力也有一点涉及。但是,却基本没有要求比较和评估。

  美国的语文教育,最先训练的是学生的比较能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两样东西、两个观点的不同之处。然后,是分析能力:分析造成某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证据支持你的分析。最后,就是评估:通过对两样东西的比较,或者对一堆东西的比较,按照某些评估的基本原则,来决定那样东西最符合作者的标准。重述能力和应用能力是最基础的能力,基本在小学四年级以前就训练完成了。

  因此,在美国的中学语文课上,我们可以看到学生阅读同一个作家的一系列作品,然后对这个作家的修辞方式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这个作家在营造气氛方面的手法独特之处;或者通过阅读两个不同作家,写同一个主题的作品,评价他们在表现人与自然的争斗方面谁做得更好一点....。.等等。于是,我们会看到美国的语文课本的每一课书所教的知识都是线性的,有系统的,有目的的;每一个英语老师在讲同一课书的时候,讲的相关文学理论都是一样的,绝不会像中国的中学语文课那样,一百个老师上同一节课,会讲一百种不同的内容。我们很难想象在物理课堂上,针对“牛顿第二定律”,一百个老师有一百种不同的内容教给学生。一百个老师可以有一百种不同的教法,可是内容就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可以有一百种不同的内容的。不幸的是:中国的语文教学长期是“同一课书,一百个老师教一百个内容”的情形存在,而这个情形已经导致中国的语文老师不时会发起“究竟语文是什么”的讨论。可是,美国的英语语文老师从来没有这样的困惑。

  最后,由于中国的学生从来没有怎么受过完整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训练,因此,在阅读方面就存在严重的理解方面的问题。可能在中国的语文课上面,长期是由老师告诉学生某篇课文的中心内容是讲什么的,学生记住就好了;结果,真的有一篇文章,要让中国学生来判断究竟中心是什么,反而做不到了。于是,在美国的大学课堂上,老师们会经常发现中国学生根本就不明白某篇文章作者的意图;不明白中心思想;更可悲的是,因为中国的中学语文课是不教文学理论的,因此,中国学生完全无法正确理解一篇使用“反讽”或者“矛盾”手法写的文章,更无法理解文章的“感情”和“色彩”对表现作者意图的作用。在美国大学的文科课堂上,中国来的学生往往如同小学生在高中生的数学班上课一样,虽然老师说的每一个字都听懂了,可是根本就不知道在发生什么事,还哪里有能力参与讨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