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当前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的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14-05-30 09:25:36  


  中评社北京5月30日讯/中国一季度GDP增速继续下滑引发热议,不少人士担忧中国经济失速。然而,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对GDP进行全方位考察,不难发现中国经济虽有一定下行压力,但不具备大幅下行条件。更主要的是,中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出现了较为积极的变化。

  经济转型进行时,增速区间管理

  人民日报发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联席理事长裘国根文章称,用生产法对经济进行分解,中国产业结构已悄然优化。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一季度的59.1%下降到2014年一季度的45.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则由2010年一季度的39.1%上升到今年一季度的51.1%。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经济结构调整成果显现。

  从支出法角度衡量,中国经济对投资和净出口的依赖已显着降低。今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降至2003年以来最低的16.5%。相比之下,今年一季度的消费名义增速虽略有下降,但实际增速继续上升,表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持续提升。不难看出,投资与消费在中国经济的需求结构中趋向平衡。

  以收入法分析,中国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逐渐正在调整。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62元,同比名义增长11.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高于GDP增速。居民收入在GDP中占比上升,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的快速提升,有利于降低基尼系数和提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公开市场操作从“放短锁长”到“锁短放长”

  文章表示,央行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以确保中国金融的战略安全,主动实施金融去杠杆。由于房地产等高杠杆部门和地方融资平台等融资需求依然强劲,从而引发市场利率在去年6月份以后急速上升。为防范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央行一方面通过逆回购释放短期流动性,缓解市场短期流动性压力,另一方面,为确保实现金融去杠杆目标,续做到期的3年期央票回收长期流动性。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可以概括为“放短锁长”操作。

  2013年四季度以来,中央通过改变地方政府业绩考核指标等手段规范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价格长期上涨后的压力渐现,各种非理性融资需求下行,金融去杠杆曙光初现。这一方面引发以银行间拆借利率和回购利率为代表的短期利率大幅回落,而在另一方面,部分高杠杆行业风险渐现,导致银行惜贷,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高企。基于这些新的变化,央行一方面通过正回购回笼过剩的短期流动性,另一方面不再续做到期的3年期央票以释放长期流动性。此外,央行向国开行发放棚户区改造再贷款,财政部首次试点地方债自发自还、扩大发行规模并延长发行期限。从一系列组合操作不难看出,在保持货币总量稳定的前提下,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已由2013年下半年的“放短锁长”转为2014年上半年的“锁短放长”。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