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GDP崇拜是农耕思维方式 | |
http://www.CRNTT.com 2014-04-15 08:46:59 |
工业是人工经济,人类在自己建造的人工系统中进行生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然力退居第二位。工业生产是商品生产,产品都要拿到市场去销售和参与竞争;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上升到第一位,“数量”退居第二位。可以说,工业生产是对“好”的追求,达到“好”以后再追求“多”;而这种追求的主动权几乎完全掌握在人的手中,全靠作为生产者的人开动脑筋搞创新,增加科技投入,在竞争中不断学习和改进。产品的质量空间和多样性空间都是无限空间,可做无限优化和无限追求。高质量的产品会赢得越来越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低质量的产品则会被排挤出市场空间。正因为如此,人们才经常说“质量是工业产品的生命”,也因此,绝不能盲目大量重复生产低质量的产品。 老牌工业国家和世界名牌企业早就明白这个道理,总是把“质量”摆在第一位,竞争比的是质量,而不是比数量。 文章分析,中华民族自古就是农耕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历史,因此,我们早已习惯于一味追求数量的农业生产的思维方式,并且影响深远。 新中国成立后,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几亿人处在缺衣少食的贫困状态。在工业化初期,作为一个起步很晚的国家,急于追赶工业发达国家是正常心态。当时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把数量和速度的追求放在第一位,肯定是正确的,或者至少是可以理解的。新时期,改革开放,乡镇企业遍地开花,几亿农民转变身份搞工业,急于脱贫奔小康,大量生产低端廉价产品,满足13亿人的生活需要,进而出口赚取外汇,也应当说是最佳发展战略。现在的问题是,30多年过去了,中国已经成长为经济大国,按数量,2012年我国有1485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但是按质量,恐怕其中的绝大多数都要排到后面去了。这还不说明问题吗?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