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新型城镇化面临诸多新难题新挑战

http://www.CRNTT.com   2014-04-07 10:03:57  


 
  中国城镇化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

  文章指出,中国经济保持了三十年多年的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日益强烈,对和谐社会、资源友好、环境友好的发展要求逐步提高,对社会收入分配、资源要素价格、社会政治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呼声日渐高涨。城镇是现代文明发展的主要载体和生活方式,推进城镇化是必然之路。但是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将面临诸多难题和考验:

  1.中国即将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产业开始向国外转移,城镇化动力已经变迁

  部分学者所估算中国已经达到70%-75%的工业化率,2014年以后中国即将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动力已经不复存在。根据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IU)的数据,2000-2011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大幅增长近四倍,单位小时劳动成本由2000年的0.6美元增加至20l1年的2.9美元。

  与东南亚国家相比,中国劳动力成本已由10年前的偏低转变为偏高,相当于泰国的1.5倍、菲律宾的2.5倍、印尼的3.5倍。劳动力价格比较优势弱化,促使一般加工制造业向综合成本低的内陆地区或周边国家转移。中国城镇化的低工资优势快速缩减,城镇化动力正在转变为服务业、信息业等高端行业。

  2.中国总就业人口出现“拐点”,城镇化非劳动力人口负担沉重

  2010年11月,中国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六普”数据显示,中国内地总人口为13.4亿人,与“五普”时期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年均人口增长739万人,比“十一五”规划年均增长1000万人少261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年均增长2065万人,年均增长1.35%,比预计1%的城镇化进程提高0.35个百分点。

  总人口增长速度持续明显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就业人口增速从2005年开始快速放缓,近年来几乎保持零增长水平。假设今后五年中国城镇人口仍按年均2000万人口增长,根据近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估计约1200万人为劳动力人口,包括700万大中专毕业生和500万新增农民工。其余城镇所增加的800万人口均为被抚养人口,可见新型城镇化面临的人口负担比率远高于中国总人口的抚养比率。

  3.资产价格高企与居民平均收入脱节,大学生、农民工市民化发展被延缓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要素价格、资源价格以及资产价格不断向市场定价回归,劳动力价格也倾向于市场化定价。在这一过程中,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迅猛上涨,远远脱离了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据有关学者计量,中国平均房价收入比在20-30倍之间,这样的房价水平远超出了新增就业人口或新增城镇人口的支付能力。

  另外,受国内物流成本较高、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中国居民生活成本不断提升,对中国就业增长形成双向压力。这不仅影响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甚至影响到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乃至市民化进程,因而破除城镇化阻力的要求也日益强烈。

  4.城镇化面临新老非户籍人口市民化双重任务,财政资金压力更加明显

  今后的城镇化主要从两部分人口市民化入手,一部分是非户籍常住人口,主要是农民工及其家属的市民化问题;另一部分是新增城镇居民的市民化问题。

  2013年中国城镇非户籍常住人口接近3亿人,其中农民工为2.6万人,农民工中在城镇购房的人数占比仅为0.6%,在城市独自租赁居住的占比为13.5%,合租居住的为19.7%,合计33.8%。其他农民工基本居住在单位集体宿舍、单位工棚和经营场所。这就是说明这部分人口市民化的保障居住需求十分巨大,按一半家庭需要保障住房计算,至少需要1.3亿套保障住房。如果10年消化这部分人口的住房保障,每年需要1300万套。扣除城镇自然增长人口,新增城镇人口按80%需要住房需求计算,每年至少需要600万套住房,其中很大一部分需要保障居住。新型城镇化仅住房保障一项,每年大约需要3万亿元的财政资金投入。更不要说交通道路、养老医疗、文化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