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张亚中:《中国评论》为两岸关系挂灯搭桥

http://www.CRNTT.com   2013-03-08 00:42:55  


2012年12月,中国评论协办“台北会谈”,探讨如何“强化认同互信,深化和平发展”。
 
  与中评社结了善缘

  我从来没有想到,会有一群不是来自于台湾的陌生人,却与我有着同样的理想。更没有想到,我们会结如此深的善缘。

  每个人的过去总是可以找到交集。带着理想来的《中国评论》于1998年1月在香港创刊,那时我正在台湾的南华大学担任教职,也正在着手建构两岸如何走向未来“两岸统合”的理论基础及相关论述。基于对于两岸关系与台湾的认识,我认为两岸统合应该是最适合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路径。1998年左右我在台湾的重要学术期刊陆续发表了相关的文章,这个时候,我并不知道《中国评论》这份杂志,更没有认识到,我与《中国评论》已经在不同的道路上,用不同的方式,为彼此所认同的“共同缔造论”在分头努力。

  只要是目标相同的两条线一定会有交集的时候。2001年1月15日,《联合报》刊登了一篇以<统合论:两岸新关系的最大变数>的新闻报道。该报道称:“去年十二月初,陈水扁在一次与跨党派小组召集人李远哲晤谈‘三个认知,四个建议’”过程中,李远哲提到南华大学亚太研究所所长张亚中提出的‘统合’主张,建议何不考虑参考欧洲统合模式,取代两岸主体性,这项说法吸引了陈水扁的注意。不久后,陈水扁数度邀集总统府幕僚搜集“统合论”的相关资料仔细研读,当陈水扁对‘统合’有了一定的认知与瞭解后,陈水扁特别选定国安会、陆委会及行政院对两岸政策有特别研究的幕僚及官员,多次探讨两岸未来施行‘政治统合’的可能。在这一段讨论的过程中,除了陈水扁,包括陆委会主委蔡英文、行政院秘书长邱义仁等人,都对两岸“政治统合”有不同看法。从头到尾认为‘统合’可行者,除陈水扁,还有李远哲,李远哲甚至替陈水扁向蔡英文等官员解释两岸‘经贸、文化、政治’的三阶段统合论述。经过多次反覆讨论,‘统合论’终于成为陈水扁元旦文告中,有关两岸新关系的基础论调”。

  民进党能够接受“统合”做为两岸关系的发展路径,值得肯定;但是民进党的思考,多了些谋略,少了些理想,自然与我的主张,也与汪道涵先生的“共同缔造论”有本质上的不同。大陆的知识界立刻开始探索陈水扁主张的内涵,我日后才知道,《中国评论》在2001年7月号(总第43期)刊登了上海东亚所锺焰先生所撰写的<统合非统一: 评陈水扁的统合论>一文,对于我所倡导的“两岸统合”与陈水扁所提出的“两岸统合”做了本质性异同的分析。

  这一篇文章写很好,也很深入,不过,更让我惊讶的是,《中国评论》可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就如此新的议题,找到适合的人,做出精彩、严谨、公允的分析。没有专业的敏锐度、没有庞大的知识网络系统,是做不到的。这是我对《中国评论》第一个印象,很佩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