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蔡霞:权力入笼关键在执政党完成历史转型

http://www.CRNTT.com   2013-02-01 12:58:46  


 
  蔡霞:党的领导人在上世纪40年代提出民主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当时,党的领导人就意识到搞民主政治就必须承认依宪执政。

  1982年宪法确立了现在国家体制的大体框架,这个框架是大致合理的,问题在于它的运转,所以政治体制改革有很大空间。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是要建立现代国家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处理好几大关系:执政党权力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执政党与社会的关系,同时还需要调整执政党的党内关系。归结起来,就是推进民主政治与发展党内民主,实现制度文明层面的不断进步。

  邓小平同志在深刻反思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坎坷经历后,从改革一开始就明确提出要接受教训,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此后他在1986年多次强调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中国共产党在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指出改革的关键首先是党政分开,并作了明确的阐述。

  后来,由于国内的复杂形势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急遽变化,在经济体制改革快速推进的同时,政治体制改革未能与经济改革同步。于是,计划体制下的集权弊端和原有的既得利益还没清除,不健全的市场经济又使一些人获得新的既得利益。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变化中出现“三个快速”的特点:经济快速增长、腐败快速蔓延、社会利益快速分化。这不仅影响着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转化为社会层面上的矛盾与冲突,且出现逐步激化升级的征兆。尽管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不适应经济变化的要求,然而新老既得利益的叠加更使一些人迷恋原有的权力体制,党内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衰减。这不仅使既得利益不断坐大,甚至在某些方面左右政策制定,压制发展民主政治的呼声。由此,政府逐步陷入“政绩陷阱”和“转型困局”,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应该说执政党不是没有看到这个问题,也几度努力推进改革。2000年执政党提出“三个代表”思想到十八大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新发展,这些提法较以前有所变化,实际上反映出在深化改革问题上的意见尚未取得一致。同时,尽管执政党在加强党内监督、干部任用制度改革等方面发出了一系列文件,但由于是在保持原有体制框架不动,特别是不触动不改变原有权力结构前提下的技术操作层面进行改进,因而体制弊端越积越多。于是,无论是近年接二连三进行的全党大规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还是出台一连串文件制度,都无法较好地遏止党内腐败蔓延的势头。在党内,部分党员干部对这样的教育活动不当回事,党内思想教育有表面化形式化的倾向;在社会公众方面,党与政府的社会公信力也有所下降。

  改革开放的实质是推进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进步,民主政治是实现中华民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所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半点含糊。如果不下决心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矛盾的激化将可能使执政党丧失改革的机会。行政改革固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仅靠政策调整、行政改革来化解危机,已难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推行并真正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执政党不能躺在经济发展的“政绩”上,陶醉于以往的成绩,而推进宪政改革是中共在新世纪不可回避的历史重任。

  (本报特约记者翁一采访整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