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切勿低估QE3对中国经济的负面作用

http://www.CRNTT.com   2012-09-14 08:35:46  


 
  其二,QE3对汇率的影响未必全然有利于中国出口反弹。随着近期QE3的不断升温,美元指数震荡下行,如果QE3正式出台,美元指数恐将进一步走弱。由此,QE3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影响偏向于升值方向,对人民币兑欧元汇率的影响偏向于贬值方向。但值得注意的是,从欧美经济复苏的状态和中国对美国、欧元区今年以来的出口情况看,具有出口提升潜力的美国,人民币汇率变化方向恰恰是不利的;对于当前出口汇率弹性较小且潜力不大的欧洲,人民币汇率变化方向可能是有利的。考虑到欧美季节性消费高峰即将到来,中国出口在未来数月可能会有一定提振,但这与QE3及其带来的汇率变化并无太大关联。

  其三,QE3借由全球资产配置效应带来的资本国际流动未必有利于中国经济。今年以来,危机演化的最大不同就是前期脱钩增长区域的“补跌”,德国和新兴市场经济由强转弱的速度和幅度一定程度上都超出了市场预期。在QE1和QE2期间还是亮点的新兴市场,如今已光芒不再。如此背景下,QE3引发的全球资本再配置未必会像前两次那样以新兴市场为主要流向。即便国际资本流入中国,可能也不会有太大激励流入实体经济,而更可能流入虚拟经济,这将使得中国楼市调控的博弈更趋复杂。而且,无论流入还是流出,QE3带来的国际资本大进大出,对于中国经济本身就是不容小视的波动性风险。

  其四,QE3可能带来的供给冲击将让滞胀风险加大的中国面临政策有所为但难作为的尴尬。从中国经济状态看,QE3的危险指数甚至比QE1和QE2都还要高。站在当下看未来,中国实体经济在“滞”方面的压力难以轻易化解,而“胀”方面的走向更可能是向上。在滞胀风险加大的背景下,QE3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更像是上世纪70、80年代的供给冲击,恐使政策应对陷入两难困境,即同一政策在不同方面的影响恰恰是正负相伴,通过政策搭配实现稳增长、控通胀、去泡沫、去杠杆等多重目标的难度大幅加大。而与此同时,在欧洲央行、美联储、甚至新兴市场央行都不断行动,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确立的背景下,中国政策的有所为又是顺应全球趋势、优化政策博弈需要的。

  其五,QE3对市场信心的影响可能先扬后抑。正如笔者此前多次指出的,在经济萎靡长期化、低速增长普遍化趋势日渐明朗的环境里,QE3更像是一种复苏的心理图腾,而并非切实的政策工具。事实上,从政策传导路径看,QE3的效果恐明显弱于预期;从政策影响范围看,QE3的实体经济激励溢出效应可能也并不显着;从政策实际力度看,资产负债表日趋臃肿的美联储不太可能出台超出预期规模的QE3。因此,市场信心可能先扬后抑,兴奋是暂时的,全球市场可能将在“预期实现”后重新进入失落感渐增、信心下行的轨道。

  其六,QE3中长期的市场挤兑效应不容忽视。全球市场对QE3的期待,很多市场人士认为QE3对中国经济利大于弊,伯南克成功的心理暗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前不久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会议上,伯南克在演讲中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QE显着成效的满意。截至2012年,1.7万亿美元的QE1和6000亿美元的QE2就带来了3%的GDP提振和200万个就业机会。但随着短期刺激边际效应的减弱,QE政策的中长期负面效应正悄然积累并加剧。这些负面效应主要集中在对市场机制的干扰和破坏上:央行的非正常购买挤兑了市场行为、扭曲了市场信息,弱化了市场作用,腐蚀了市场精神,加大了市场失灵的长期风险。而受QE政策潜移默化的风格影响和博弈激励,中国经济的非市场力量在经济加速下滑阶段悄然增强,这对于亟需发展模式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市场要素培育的中国经济而言,未必是利于长远的好现象。

  总之,续集常常令人失望, QE3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短期内偏向中性,而长期内恐将渐趋负面。 

  (作者系金融学博士,宏观经济分析师)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