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陈季冰:香港特首选举之后

http://www.CRNTT.com   2012-03-31 09:29:14  


 
  去年9月19日,《明报》以头版报道唐英年的前政务助理袁莎妮担任香港总商会新总裁没有按惯例公开招聘,惹来一片婚外情质疑。迫于媒体的追问,唐英年稍后公开承认自己的私生活“有缺失”。今年2月中旬,就在唐英年正式递交参选特首提名表格前夕,多家媒体报道了他家地下室2000多平方英尺“违章建筑”一事。据说,里面有一个大酒窖、多功能影院,甚至还有一个日式浴池,其面积比土地匮乏的香港90%的公寓都要大。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唐英年对上等葡萄酒的喜好和他的大批藏酒,他在担任财政司司长期间取消了香港的葡萄酒税。

  频繁曝光的丑闻不仅使唐英年原本就一直落后于梁振英的民意支持度进一步一落千丈,更使2012年的香港特首选举在体制未变的情况下第一次出现了白热化竞争,它的情节发展意外地脱离了平淡无奇的常规剧本。

  一个最突出的变化是:民意开始真正在只有1200个人有投票权的间接选举中发挥重要作用。有人因此指出,作为现有制度下最后一届特首选举,2012年的“不一样过程”,将成为五年后香港特首普选的预演。根据此前通过的法律,全国人大已赋予香港特别行政区从2017年开始通过普选产生特首的权利。但由于至今尚未就此诞生过任何一份清晰的路线图,它遭到了不少香港市民的怀疑。

  实际上,早在2011年7月中旬,国务院港澳办主任王光亚已明确指出:“香港已进入新的选举阶段。”他提出了参选特首必备的三项主要条件:第一要爱国爱港;第二要有高的管治能力;第三要有比较高的社会认受度。“管治能力与民意基础”被提升到与“爱国爱港”同等重要的高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亦在今年人代会闭幕式的记者会上说:“香港一定能够选出一个为多数港人所拥护的特首。”这也凸显出中央对特首民意基础的重视。

  另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变化是:亲北京的所谓“建制派”不再是铁板一块,很可能因为本次选举中唐英年与梁振英之间不留余地的相互抹黑而分裂。

  事实上,由于竞争激烈且两位候选人均不拥有压倒性优势,以往西方民主国家政客选举时屡见不鲜的“抹黑文化”也首次明白无误地出现在今年的香港特首选战中。唐英年一方的丑闻缠身自不待言,梁振英一方遭遇的诚信危机也不小。香港《东周刊》报道,梁振英于2001年担任“西九概念规划比赛”的评审时,与其中一家参赛公司有关联,被官员发现,认为有利益冲突之嫌,梁振英被暂停最后的评审工作,但仍挂名担任“评审”。梁振英则回应,自己在事件中没有牵涉利益,但无交代是否被暂停评审工作。在3月16日的候选人电视辩论中,梁振英被唐英年指控坚持硬推《基本法》23条立法。唐英年更指斥,梁振英当时在政府一次高层会议上,曾说过香港始终有一次须出动防暴队和催泪弹来对付示威者,梁振英当场否认。唐英年还指责梁振英曾提出缩短香港商业电台牌照年期,涉嫌干涉言论自由。到选战末期,唐英年甚至利用他刚刚注册的新浪微博攻击竞选对手“政纲前后不一”……这种面向大陆的公开的竞选造势着实让内地的微博用户兴奋了一回。

  唐梁两人相继被曝出多宗丑闻后,全社会为之震惊。香港的政治观察家指出,这么多年来,香港精英阶层从未出现过这种诋毁个人的政治竞争,它破坏了香港政治的“潜规则”。香港民建联人士坦言“亲眼见证了这次建制阵营撕裂的程度”。有人分析指出,梁振英当选后,支持唐英年的一方也许会对下一届特区政府采取不合作态度,建制派内部斗争会加剧,可能影响未来特区政府的管治效率。由于此次铺天盖地的黑材料,“新政府需要较长的时间建立威信”。而不同利益团体也需要时间,妥协重组成为一个新的利益联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