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全球化反流及其挑战

http://www.CRNTT.com   2012-03-20 10:37:52  


  中评社北京3月20日讯/全球经济危机引发的高失业和财政紧缩导致发达国家对于全球化的质疑,典型的论调是认为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者,而源源不断地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商品和移民侵占了发达国家的就业机会。但是,随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从中长期来看上述的全球化的商品和人的流动趋势将可能会出现返流的情况,“世界是平的”的论断,正日具现实意味。学者张云日前撰文“全球化反流及其挑战”如是说,详细分析如下:
  
海外生产反流

  冷战结束后的全球化进程首先体现在生产从劳力成本高的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2000年,中国制造业生产总值仅占世界的7%,美国为27%,而到2010年,美国降至19%,而中国则上升到19.7%,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的数据,2010年美国消费中国产品的比率是:电脑电子产品29.1%,塑料橡胶制品6.1%,家具21.3%,家电20.8%。1950年美国人中3个人中有1人从事制造业,而现在则是10个人中一个。根据HIS Global Insight的研究,在过去十年里美国失去了570万个制造业的工作机会。但是全球化的流动方向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海外生产的回流(re-shoring of production from overseas)。

  首先,中国等国家的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导致比较优势下降。2000年的时候,中国的平均工资是50美分/小时,现在是3.5美元/小时。波士顿咨询集团在2011年夏天发表了一份题为“Made in America Again”(“再度由美国制造”),指出2010年中国国内的工资水平提高了15%-20%,而经济危机后美国的劳动力成本下降,按照目前的趋势,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在2015年将可能超过美国。通用汽车去年9月雇用的一线工人的工资仅为经济危机前的四分之一。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甚至认为到2023年中日之间的工资水平将会持平。非工资成本也在增加,例如中国政府对于工人的福利制度,环境保护规则等日益严格。考虑到美国工人的生产率平均为中国的12倍,以及远洋运输的成本,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比较优势正在减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